1. 首頁
  2. 名人觀點

打破台灣悶經濟 讓地方政府當火車頭

An awesome picture

台灣經濟是全球經濟的一環,但發展困境仍然在政治,面對全球化的挑戰,台灣要進行制度化創新。

我們是中央集權制國家,中央政府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阻礙,要打破悶經濟,就必須重塑中央與地方的關係,重塑台灣在全球的角色。兩岸關係是另一個關鍵,我們要善用中國崛起,但又不被吸納成為附屬。

台灣的國家領導人要提出一套「制度創新」。過去3年來,我一直為台灣經濟注入新的政治動能,這也是10年來我一直持續在做的——到台中市去經營「創業經濟」。

台中是一個精密機械的產業聚落,產值占全台灣的6成。過去是以農業機械為基礎,後來逐步演變為零組件、工業製造等,未來必須要結合知識經濟加值、數位化。台中也是一個消費、創意的城市,包括飲食文化等,可以將其定位為「創意城市」、「生活首都」。

台中要重塑中央與地方的關係,有3個重點,分別是稅收財政分配、都市規畫權、善用台中雙港。
 

中央應放權讓利
鼓勵地方發展競爭力


先談談「稅收財政分配」。目前的中央集權制度,地方政府沒有自己的財源去拚經濟,只能仰賴中央的補助款。但是在美國、德國、澳洲等聯邦制度的國家,經濟發展的好處會留給地方政府,地方政府會帶頭拚經濟。

未來在進入六都時代之後,面對全球化的競爭,地方政府首長是很重要的角色,創業經濟的火車頭要靠地方政府拉動。

中部含雲林、苗栗會有450~600萬人口,已具備「規模經濟」,但過去因為地方政府沒有決策權去拉動經濟,只能辦一些沒有創意的活動,例如演唱會、跨年煙火等,全台灣幾乎千篇一律,沒有地方特色,也無法進一步帶動就業。

中央的集權、集人、集錢要鬆綁,要放權讓利,讓地方政府按照比較利益去發展自己的競爭力。台中市長應該要聯合其他縣市,向中央要求修改財政收支劃分法、公債法、行政區域劃分法、地方制度法。

我主張「財政聯邦主義」,地方政府收稅之後,將一部分上繳中央政府就好,同時讓各地出現差異化,包括文化教育、工業製造、觀光旅遊等,打破千篇一律的「罐頭縣市」。

然後,就可以接著再談「都市規畫權」。地方政府賺了錢,後續要進行都市計畫的開發,市區再生、地區開發等。
 

打開台中雙港
成為國際通商門戶


至於「善用台中雙港」,就是將台中港的海港、清泉崗的空港,進行港市合一,成為地方經濟的動力。台中市合併之後,有能力將雙港發展成一個通商港口的國際門戶,好比東京有橫濱,首爾有仁川,紐約旁的港口、機場,讓法人機構去經營。

仁川是先蓋機場、港口再變成自由貿易港,有加工、倉儲、物流等,更成為智慧城市,自由化的程度超乎我們想像。

理財工具推薦

  • 管理預算第一步!
  • 掃發票記帳、手機條碼同步超好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