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頁
  2. 名人觀點

邱志昌:從外資動作判斷市場風向

An awesome picture

台灣股市屬於全球新興市場,國際資金及匯率變動與股市呈現正向關係。外資在2017年11月中的操作開始轉多為空,往獲利了結方向走。外資的賣出操作流程是現股搭配指數期貨合約,先將「期貨多單」平倉獲利,再將現股慢慢出脫。這種混合操作原理,來自於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馬可維茲(Harry Markowitz)的「效率前緣」理論,先將「預期報酬率」與「風險」較高期貨,在指數高點時減倉,再慢慢出脫電子權值類股。

雖然美國聯準會(Fed)確定要縮表,升息緊縮貨幣政策迫在眉睫,但歐洲央行仍在進行歐元QE,且目前美國物價年增速度相當有限;未來全球利率雖將依序上揚,但是平減物價後、實質利率不會迅速升高;因此外資完成這個操作循環後,預期對台股會恢復站到多方。
 

出脫電子買進金融股
外資目前主要策略


外資投資台股一向訴求期貨、價差、匯率與融券補空「四贏」。既然全球資金尚未全面緊縮,預期新興市場指數12月底仍有觸底反彈機會,外資對於上述多種投資工具運用,也將再度重新布局。

依財務理論文獻驗證,在資金寬鬆與緊縮過渡期間,金融業會出現存放利差拉大、放款獲利增速緩慢成長;未來外資在新興股市現股操作,可能轉向到金融股;以本益比或市價淨值比概念衡量,台股金融類股價尚未被高估,因此外資出脫電子類股買進金融權值股,可能成為2018年1月以後投資主要策略。

為什麼會如此推斷?因為電子權值股如台積電(2330)、大立光(3008)、鴻海(2317)等,在2017年11月21日後,原本平台走勢後突然下跌;而在21日同一天,金融類股如國泰金(2882)、富邦金(2881)、中壽(2823)等,卻是在平整後突然大漲。

若用市場分析師語言,這是拉金融出電子,這種情勢可運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(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,簡稱CAPM模型),推演未來大盤發展。個股大盤漲跌關係多有正負與大小;就是個股與大盤互動程度高低與方向是呈同向還是逆向。2017年11月後,台股金融類股與電子類股關係呈反向,與大盤正向的交易日也不多;剛開始金融類股只被當成多頭對大盤指數救援,但它也抵擋不住電子賣壓、無法扭轉大盤下跌。
 

金融類股與大盤
漸呈緊密關係


CAPM顯示,就主流類股而言、長期會先與大盤指數呈現負向再轉為正向,這個過程循環期間至少約近兩年。如同台股2016年1月開始由谷底緩攻至萬點,主流為半導體、 DRAM、LED、光學等。這些類股與大盤關係,就是在2016年初後逐步與大盤由逆向轉為同向;到2017年10月中旬後同向關係還在,只是已呈負報酬,指數與價格同步下跌。

2017年12月初後電子類股價衰敗,金融類股與大盤漸呈緊密關係。如果台灣股市是強式效率市場(Strong Form Efficiency,目前股票價格充分反應了所有已公開和未公開之所有情報),則在Fed開始操作縮表後,美元指數會呈現利空出盡不會再度強勢。外資在新興市場不必然就得全面撤退,可將資金轉向金融類股;此時電子類股價也會因修正到一定合理價,外資將之前借券部位開始由集中市場買進回補,指數止跌回升。

在美股結構中,2017年11月中也已出現道瓊指數上揚、核心科技股回跌,與台股類股結構轉變有異曲同工之妙。投資人對此現象最該關心的是,2018年1月之後會如何演變?以台股來說會有幾種發展,悲觀認為, 2018年初後,電子權值股會拖著金融股一起下跌。

本專欄僅代表專家個人觀點
 
全文未完,完整內容請見《Money錢》2018年1月號第124期

理財工具推薦

  • 股市、保險、房地產,掌握最新財經動態
  • 專家、名人駐站,提供深度產業分析
  • 課程、影音專區,讓動手深度學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