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股低量是常態 爆大量反不妙
此外,集中市場的周轉率也是從2009年的178%,大幅下降至54.64%,台股的冷清程度可以用冷凍庫來形容。不過,在此低成交量、低周轉率的環境下,加權股價指數卻依然力守9000點以上高檔,主要的原因就是目前台股已經由過去的「散戶時代」進入「法人時代」,法人成為市場主導力量,而外資又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。
目前法人(本國加外資)投資占台股的成交比重持續提高,從2009年的27.9%(本國11.6%,外資16.3%),持續提升至目前的48.1% (本國17.5%,外資30.6%);同時期散戶(本國自然人)的比重則從72.1%,下降至51.9%,整個台股由法人主導的態勢非常明確。
在不友善的政策沒有修改之前,台股的「低成交量、低周轉率」的法人主導情況將持續下去,因此過去針對「散戶時代」的台股投資邏輯及情境分析,都要調整:
分析1 低量是常態 爆大量要小心
以前「散戶時代」的思維是「量先價行」,先有量、才有價;如果上漲無量,則是價量背離,行情無法持續,必須補量才能續漲。不過,現在是法人市場,上面的觀念恐怕已經不適用,法人的思維是「波段操作」、「長期持有」,因此「低成交量、低周轉率」將是常態,爆出大量反而要小心。
以目前台股的量能而言,成交量維持在850億以下都是相對安全的,若是成交量能暴增至1,000億以上,反而要提防行情會反轉。
分析2 融資融券預測功能減弱
「融資餘額及融券張數」過去被視為散戶指標,用來觀察散戶動態、籌碼穩定度及軋空行情。從過去經驗而言,融資餘額在低檔,代表籌碼穩定,有利股價推升;反之,融資餘額在高檔,表示籌碼凌亂,股價上漲不易。而融券張數增加,則有利軋空及融券回補行情,帶動股價推升。
不過,隨著法人市場來臨,法人使用融資融券的比例不高(有借券市場),加上散戶紛紛轉向使用「現股當沖」,都對信用交易產生排擠效果。目前大盤的融資餘額及融券張數都持續下滑至歷史低點(圖4),過去融資融券被視為散戶指標的預測功能已經減弱。
全文未完,完整內容請見《Money錢》2016年12月號第111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