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個藥方 年金改革有解
年金改革問題持續發燒,但爭論的內容不外乎3點:①公平正義,②有無針對性,③信賴保護原則的適用性。既然是改革,脫離不了針對性,公平正義又豈能理得清楚,信賴保護原則也是針對性延伸出的法律議題。無奈的是,大家討論的都是細枝末節的部分,所謂的各領域代表與專家學者,截至目前為止都還談不到實質的核心內容。
年金改革的核心目的,可用簡單一句話來代表:「希望有明天!」讓年輕人可以合理負擔上一代的退休生活,否則年輕一代大可兩手一攤說:「我不繳了!」這樣一來,最後恐將淪為雙輸局面,並且衍生更加激烈的世代衝突。
所以,如果參與改革的人連核心目的都搞不清楚,會議召開再多也沒太大意義,這就好像一個人要出門卻問:「我該搭高鐵、火車還是公車?」不知道目的地,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要到,這樣怎麼給建議?
因此,為什麼要進行年金改革,大家是否冷靜下來思考過?還是只是圍繞自身的權(錢)益問題打轉?只要少拿就不開心,就算「夠了」也一樣要抗爭。此與公平正義、有無針對性都無關,大家不過是糾結在「錢」的多與少罷了!
改革的另一選項 提高政府基金管理效能
我們上次提到年金改革有3條路可走:①多繳;②晚領;③少拿。但其實還有另外一個選項:做好資金管理。在談年金改革之際,多數人沒看透的一件事是「政府效能」,如果政府效能維持一定水準,把資金做最佳運用,或許年金改革不會如此棘手。
問題是,政府基金的運用效能不彰,每每用作股市護盤大軍,由於被「不能虧損」的緊箍咒綑綁,所以保守對待是最高原則,加上公務人員的消極心態,都讓政府基金的績效趴在地上。
以勞退基金為例,近幾年年化報酬率不到2.5%,相對2001年以來除原物料股外,不論做任何投資,只要長期持有,報酬率都高過4%來看,政府基金因為被制度制約,無法追求長期績效,只能短視近利,讓每一年的績效都「還可以看」,結果就是端出這樣像是「白做工」的成績。
※本專欄僅代表專家個人觀點※
邱正弘
現職:宏觀財務顧問總經理、三通資產管理顧問總經理、建業律師事務所資深稅務顧問、東海大學財金系助理教授。常擔任中廣、非凡、東森、年代、中天、三立等節目特別來賓。
學歷:南京大學金融博士、東吳大學法律學士
著作:《保險私房學》等
現職:宏觀財務顧問總經理、三通資產管理顧問總經理、建業律師事務所資深稅務顧問、東海大學財金系助理教授。常擔任中廣、非凡、東森、年代、中天、三立等節目特別來賓。
學歷:南京大學金融博士、東吳大學法律學士
著作:《保險私房學》等
@全文未完,閱讀完整內容請看《Money錢》107期8月號
《Money錢》成立LINE@官方帳號囉!
趕快按下加入好友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