邱沁宜:金融科技是未來金融業的主戰場
你有多久沒去銀行或郵局了?記得我上次去郵局,是跟高中同學約在住家附近的郵局門口碰面,而這2、3年首次走進銀行大廳,則是前不久因為忘了金融卡密碼被鎖卡,銀行規定一定要本人親帶證件去解鎖。
這樣的糊塗事以前也發生過,只是這幾年經歷無數次網路身分認證後,突然得跑一趟實體銀行,有種「回到過去」的穿梭感,而領了號碼牌竟立即得到服務,又把我瞬間拉回分行僅有小貓兩三隻的現實。
問了朋友,發現他們也有類似感受,現在大多時候走進銀行是「不得已」,不是忘了密碼,就是網路轉帳或匯款金額到了上限。
台灣的金融環境早在不知不覺間改變,這一年來,「FinTech」字眼充斥報章媒體,金融科技化已成為必走之路。但就算意識到,又能改變多少?台灣金融業的未來又是如何呢?
金融業提供的主要服務不外乎存款、借錢、轉帳,當中最不方便的是,銀行必須藉由戶頭作為辨識個人的方法,所以我們都有好多個戶頭,如果未來能像身分證一樣只有一個戶頭,將會簡便許多。
支付寶就是因此誕生。中國銀行也曾經很不方便,人多常需排隊,因此衍生出像支付寶、微信支付等行動支付平台,消費者透過這類平台便能將銀行戶頭歸到個人的總帳裡面,只要綁定銀行卡,好像合併報表一樣,收入支出清清楚楚,網路上買東西、平常吃飯、坐車買機票等,都可用同一個戶頭支付,方便許多。
其他國家,像是瑞典則有Swish的行動支付服務,用戶甚至不用申請帳戶,只要有手機號碼,再透過另外一套系統認證到用戶本身的銀行帳戶,就可輕鬆做支付。
反觀台灣,卻還是在走以前的老路,第三方支付專法用正面表列設下重重限制,再由各家業者廝殺競爭,造成台灣擁有全世界最分散的銀行體系,各家提供類似的產品,使毛利微薄,無法長大。如果主管機關聯合各家銀行,成立一家創新的行動支付體系,讓行動支付應用趕緊起飛,也許將來結果會不一樣。
許多專家警告,未來金融業可能面臨金融科技的威脅,3至5成的人恐會失業,要扭轉此趨勢,主管機關責無旁貸,管理思維也得改變。現在的金融業好似媽寶,被主管機關管得死死的——行為要端莊,我說可以做你才能做。或許該思考的是,如何讓金融機構順性發展,從正面改為負面表列,在關鍵時候扮演指導協助監理的角色,如此,台灣金融業才能更茁壯。
本專欄僅代表專家個人觀點
邱沁宜
現職:壹電視新聞主播學歷:台大EMBA財金所、政大新聞系
經歷:壹電視「壹線財經」「決勝股戰場」主持人、TVBS-N新聞台主播、TVBS《Money我最大》主持人、經濟日報記者
著作:《投資越簡單越好賺》、《理財就像談戀愛》
延伸閱讀:
>>救生育率 應啟動國安級政策
>>出國購物一定要懂的經濟學
>>科幻電影成真 人人都需要轉型
>>連內蒙也飛騰而上台灣呢?
>>銅價跌近4成,全球經濟現隱憂?
>>高收益債接近大買點勇敢進場
《Money錢》成立LINE@官方帳號囉!
趕快按下加入好友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