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別人的存款賺錢
根據銀行局統計,2017年上半年,國銀存款增加了6,560億元,但放款僅增加3,078億元,同時間,台灣銀行業總存款金額高達36.35兆元, 放款則只有26.47兆元,存、放款差距達9.88兆元,也就是說,有高達9.88兆元資金「閒置」在銀行體系。而且最近6年來,國內銀行存放款之間的差額急速擴大,2011年底只有6.11兆元,6年來足足增加增加了3.77兆元。
為何銀行會「錢滿為患」?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大家不敢投資、不會投資,所以只能採取鴕鳥心態,把錢放在銀行。
銀行股1年股利
等於定存9年利息
依照台灣銀行8月的公告,1年期定存利率只有1.065%, 這樣的利率很低嗎?首先拿廣受存股族喜愛的中華電(2412)來比較,中華電具有國營色彩,而且為民生必需產業,長年下來營運穩健幾乎不受到景氣波動影響,今年配發4.94元現金股利,如果在年初用100元價位買進,報酬率為4.94%,是定存的4.64倍。
有時候我真的很想問定存族一句話:「既然你敢把錢存銀行,為何不敢買銀行的股票?」不敢投資的主要原因還是怕股票變壁紙,那麼,如果投資由政府主導的官股行庫呢?如果連政府的銀行都倒閉了,存在銀行定存的錢也一定統統變成廢紙了吧?
以官股金控的第一金(2892)為例,今年初股價為17.4元,100萬元可以買進57.47張,今年配發1.2元現金加上0.2元股票股利,可以領到6.9萬元的現金股利和1.15張的配股(以8月4日除權息日收盤價19.45元計算, 價值近2.24萬元), 因此股利總額為9.14萬元,報酬率高達9.14%。
但是如果把100萬元放在銀行定存, 卻只能夠領到10,650元利息, 以複利試算,需要定存9年才追得上第一金1年的股利報酬。
為何銀行利率會這麼低?正是因為大家拼命把錢往銀行塞,銀行根本不需要用高利率來吸引資金,反而要用很低的利率來暗示:不要再把錢存銀行了。在低利環境下,定存族會受到傷害;相對的,銀行大量供給低利貸款,也會造福善於「用錢賺錢」的投資人。
善用理財型房貸
隨時有資金逢低加碼
大約在2005年,我開始接觸「理財型房貸」,當時我的股票是在世華銀行交割,銀行業務員跟我推薦這個貸款之後,我決定申辦看看,原因有兩個:①學習跟銀行借錢買股票;②增加投資的金額。於是我拿自住的老公寓,申辦了300萬元額度的理財型房貸。我相信大家對理財型房貸這個商品不是很熟悉,來看看特色在哪裡。
特色➊ 自動轉帳
我把房貸帳戶跟股票交易帳戶結合在一起,並設定活存自動轉帳功能,房貸的錢就可以直接用來股票交割,買進股票時會自動墊款,賣出股票時會立即償還先前的借款,不浪費任何利息支出,方便又快速。
特色➋ 貸款彈性
貸款300萬元之後,銀行並沒有直接撥款300萬元給我,而是給我一個300萬元的額度,我可以用提款卡或是到銀行臨櫃取款,只要總金額不超過我申辦金額就好,就是因為有這個彈性,所以很適合做為買賣股票的周轉資金。
特色➌ 資金周轉
買賣股票久了,多少會發生算錯金額的情況,假設我欠缺10萬元交割股票,銀行會自動動支10萬元理財型房貸(因為同一個帳戶),然後存摺裡面的存款餘額就會是–10萬元,沒有錯,會加一個「負號」。
如果下次我欠缺100萬元,銀行也會自動動支100萬元,「資金周轉」是最吸引我的地方,等於我隨時有一筆300萬元資金可以逢低加碼。
特色➍ 有動用再付利息
一旦存摺內的餘額是負的,就表示我有向銀行借錢,所以要繳交理財型房貸的利息;等到我賣出股票拿回資金,存摺內的金額會變成「正」的,這時候就沒有欠銀行貸款,換成銀行要付我活期存款的利息。理財型房貸是借多少錢、用多少天來計息,有動用到才要付利息,例如借了(動用)50萬元,時間是10天,利息就是以50萬元、借10天計算,而非全部的300萬元計算……
本專欄僅代表專家個人觀點
全文未完,完整內容請見《Money錢》2017年10月號第121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