童再興:以房養老讓你活得更好
前些日子,一家出版社邀約寫書,題目是「私傳子女的理財家訓」,我想到的第一堂,也是最重要的一堂理財課,是「理好房,就是理好財」。畢竟,台灣房市的歷史經驗告訴大家,有屋族一輩子的儲蓄,比不上房子漲價所賺的錢。而今,多家銀行推出「以房養老」(反向抵押貸款)方案,則是第2堂理財必修課。
以房養老不只是60歲以上長者必須懂,也是中青代退休規畫必備的一環。不僅「窮得只剩下房子」的中低收入者可以房養老,即使中產階級也該認真思考利用此方案,讓自己活得更好。
中國人重視「有土斯有財」,台灣過去50年裡,房價確實曾5倍、10倍的大漲,有房的人財富以翻倍速度增加,讓無殼蝸牛族遠遠瞠乎其後。根據主計總處的國富調查,國人大部分的財富都藏在「不動產」之上,現金部位較低,自有住房比率高達84%,造成許多人有房卻生活清苦的現象。對於有房產卻缺乏現金的人,以房養老可脫離「下流老人」的生活困境,大大改善生活。
一位67歲的親戚,沒有勞保年金,每月只領3,000元老人年金,退休多年,手頭現金已花費殆盡,必須靠3位子女供養。但是他有一間價值1500萬元的房子,30幾年前以220萬元購入,賺了5倍多。若向銀行申請以房養老,貸款6成即900萬元,按30年期計算,每年有30萬元生活金,每月可有2萬5,000元過活。
不過,堅持傳統觀念的他仍希望能有遺產留給子女,既然無法把整間房產都留給子女,至少也要為子女保留一些價值。因此,他只貸5成即750萬元,每月多出2萬元生活費,也足夠他過日子,便不再向子女「伸手」養老。
另一個案例是擁有3000萬元房產與1000萬元積蓄的製造業副總老張,已經退休的他總是被太太叨念,不到1千萬元的儲蓄,不夠好好養老。以老張4000萬元的總資產來規畫,要先決定留給子女多少遺產。如果房子不處理,即代表準備留給子女3000萬元遺產。若不願將3000萬元大房換成2000萬元小房以增加現金流,便可以考慮以房養老。若貸款5成即1500萬元,將剩餘價值留給子女,按30年期算,每月可多出4萬元生活費。
※本專欄僅代表專家個人觀點※
全文未完,完整內容請見《Money錢》2017年3月號第114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