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頁
  2. 基金

3位強棒老總 2011基金穩賺術

An awesome picture

2009年行情驚驚漲,但海嘯後驚魂未定的投資人,做起投資來躡手躡腳;2010年市場雜音多,許多投資人同樣畏首畏尾、放不開。來到2011年,該怎麼做呢?3大投信公司老總,告訴你市場重點,也提供你明確的布局策略。

1.復華投信總經理 楊智淵  用新思維賺台股3∼5年大行情

在金融市場上,趨勢的跟隨比多空與波段的判斷重要;而掌握結構的改變又勝於趨勢的跟隨。」這句話自從去年9月ECFA正式生效後,就不斷被復華投信總經理楊智淵提起,「既然是結構性的改變,就會見到3 ∼ 5年的行情。」楊智淵篤定的說。

多空、波段、趨勢、結構,這四者究竟有何不同?「股票市場中,每天有利多、有利空,每天的行情會形成波段,好幾個波段會造就一個趨勢,而好幾個趨勢會成就一個結構。」楊智淵說,波段維持的時間通常約2個月,趨勢則會延續半年到1年,至於結構的改變,是3 ∼ 5年的大行情,「很少、很少見到,但見到了,一定、一定要把握住。」

ECFA生效
結構性改變力量大


「現在我們正面臨結構性的改變,千萬不要當成小事一樁,如果能夠好好抓住這次結構性的改變,財富將以高倍數成長。」經歷台股市場「解嚴」、「電子產業躍為主流」兩次結構性改變的楊智淵,對於這次難得一見的變革,他深刻體會把握機會的重要性,「就是大幅度的投資,增加風險性產品的比重,而且不輕易出場。」楊智淵談起個人的布局策略。

結構性的力量有這麼強大嗎?「記得民國76年台灣解嚴後,大盤指數的漲幅嗎?短短3年時間,從1000多點大漲至萬點。」楊智淵分析,從戒嚴到解嚴,開放黨禁、報禁、特許事業,而對於金融市場來說,新證券商的成立促成了一次結構性的改變。

民國76年,當時掛牌的股票大概僅只160多檔,大量新證券商在民國77年時一一成立,不斷招攬客戶開戶,「這樣,機會就來了。」楊智淵回憶,解嚴前台股累積的開戶數不過30萬戶,解嚴後,民國78年衝高到500萬戶,「那是股市全民運動的年代。」

「參與者改變、投入量改變、成交值改變,這是『正港』的結構性改變,台股從千點漲到萬點,事後看來,有跡可循,問題是,有多少人可以賺到這樣的大行情?」楊智淵舉一般投資人的心態說明,一檔股票從15元漲到30元,以為自己很厲害,賺了一個波段,之後,股價從30元跌到25元再漲到75元,卻從此不敢再買了,因為15元到75元已經漲很多了,結果這檔股票從75元回檔到50元,後來卻大漲到500元。

去年中啟動趨勢盤
投資眼光應放遠


無法從15元抱到500元,原因在哪裡?「因為一般人只會掌握一個波段,沒有趨勢的眼光,更遑論對於結構性改變的遠見。」楊智淵強調,如果只是每天看著報紙頭條標題做股票,在人氣興退間的超漲超跌中殺進殺出,那就只會賺到波段,並且賣掉後,再也不敢買回來,那就可惜了這次ECFA正式生效後,同屬「正港」的結構性改變。

面對投資人的疑問:2010 年中ECFA 生效,台股會不會已經反應完了?楊智淵妙答,現在的環境不是利多已反應,而是利多反應不盡。

楊智淵解析,ECFA正式生效後,兩岸將從過去的「往而少返」,轉變成「雙向交流」,以往人才、錢財都往對岸去,甚至有百萬人在大陸工作之說,就算在大陸賺了錢,也少有回流台灣,但現在不同了,人才、錢財從對岸灌入,短期來看,開放陸客,國內受益大,再說大陸企業來台灣找參股的機會或者買房產,甚至策略聯盟給台灣訂單,對於台灣的生產、就業、景氣,都有實質的幫助,這些都是台股活水的源頭。

「因為財經政策算是塵埃落定,所以自去年中開始,台股盤面上已經在反應結構性的改變,啟動了趨勢盤,投資人可以拭目以待。」楊智淵表示,如果還用舊思維在投資台股,那就很可能陷入兩面挨耳光的窘境,「看到結構性的改變,30、75元的關卡不會賣,會在更高、更遠的地方才賣股票,這樣,就可以賺到大財富」。

高本益比時代來臨
才是台股謝幕訊號


那麼,結構性改變所產生的大行情,何時會畫下句點?楊智淵給了一個極為清楚的觀察指標,當台股的漲升,不再是因為獲利成長、資金流入,有量有價的推動,而是必須用本益比的改變來支持時,那就是「句點」來臨的時刻。「所以哪一天,你發現媒體用『台股高本益比時代來臨』做為標題時,再來煩惱行情是不是要謝幕。」楊智淵說,抓住這個指標就夠了。

2. 國泰投信總經理 張錫  資金行情持續 抗通膨是主軸

這是一個不平衡的年代,全球氣溫兩極化,2009年歐洲暴風雪導致歐洲之星癱瘓停擺,但是台北去年7月卻創下百年來38.6 度的高溫紀錄;去年俄羅斯出現123年來最大旱災,引發森林大火,遠在地球另一端的台灣卻遭逢百年來最大的水災侵襲⋯⋯」記者會上簡報不斷傳來「不平衡」的事蹟,主講人國泰投信總經理張錫則繼續論述世界的不平衡,包括通膨通縮、貧富懸殊。

「因為這個世界很不平衡,所以投資更要精準。」張錫強調,由於好壞呈現兩極,就像現在新興市場強、歐美國家弱,台股去年電子弱、傳產強,如果沒有精準掌握到對的趨勢,那麼,就等著被分配財富。

風險性資產
從去年5成拉高至9成


對於今年的投資布局,張錫指出,現在的環境仍然是錢太多,所以資金行情還會持續,這樣一來,通膨的因子會慢慢從新興市場回到美國去,所以「抗通膨」是今年的投資主軸。大的方向看,股優於債優於現金。

其實去年中張錫的想法並非如此,當時張錫個人在投資組合上,風險性資產(包括股票、房地產)與非風險性資產(包括債券、現金)的比重是5:5,「海嘯後各國大提振興方案,下猛藥、灑鈔票,我本來認為去年應該要開始收了,所以對市場並沒有那麼看好。」

轉折出現在美國於去年第3季提出第2次量化寬鬆,「這樣的訊息一出來,我就比較確認了。」張錫解釋,雖然量化寬鬆是短多長空的政策,卻提供投資人從股市、從實體資產賺錢的好機會,所以自去年第4季,張錫就陸續調整投資組合,目前風險性資產與非風險性資產的配置為9:1,可以看出張錫對市場看法極度樂觀。

今年好做、明年難做
讓資產跟著泡沫長大


「今年如果不把握機會好好投資,明年還真不知道該怎麼做。」張錫點出,今年的環境比起去年還明確,如果不投資,套一句瑞士信貸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說的話,難道要選擇本益比高達88倍、又見不到成長性的銀行定存嗎?

張錫進一步說明,現階段資金如此充沛,就算美國開始升息,因為幅度不大,可能就從0升至1 ∼ 2%,因此也不會影響市場目前的走向,今年算是相當安全,投資人所擔心的升息問題,等到明年再來傷腦筋吧!尤其今年美國還推出減稅方案,「市場資金不斷供給,但東西有限,所以抗通膨的保值性商品,包括類實體資產的股票,一定會有不錯的表現,今年的投資反而簡單。」張錫信心十足的表示。

張錫不諱言,寬鬆政策就是一種泡沫,泡沫會有被吹破的一天,但不會是在今年,現在的重點是,讓資產跟著泡沫一起成長,否則財富會被分配掉。不過,與過去在吹泡沫的過程中,什麼都漲的情況不同,因為全球進入一個不平衡的年代,亂買可是行不通的,「錢只會追逐少數亮麗的產品,所以投資對策要夠精準。」

ECFA實質發酵
台股會比一般更好


「大家覺得台股漲高了,但因為台灣有ECFA的實質效益支撐,所以台股不能看得太差。」張錫分析,台股有基本面與資金泡沫相乘的效果,尤其去年ECFA只是題材,今年則在發酵中,對於台灣內需有實質的拉動效果,與過去台灣仰賴出口,財富集中在少數電子新貴身上不同,內需拉動是全面性的財富提升,所以台股不但好,而且比一般更好。

至於電子與傳產間,是否還存在像去年的不平衡?張錫表示,去年電子產業偏弱,但是目前台幣兌美元已經來到29元的價位,再大幅升值的機率不高,也就是電子業成本壓縮的空間有限,因此今年會比去年只有傳統單軌的漲法健康,「今年電子與傳產都有不錯的機會。」

「今年在投資上可以積極對待。」張錫下了一個這樣的結論,就算是保守投資人,都應該要到股市找機會,例如把錢投到殖利率5 ∼ 6%的高股息股票,或者買一些收益率4 ∼ 5%的不動產證券化商品,當然,積極投資人就可以把眼光放在新興市場、商品原物料或台股,「總之,就是要把錢拿出來運用,小額負債也ok,因為怎麼樣都比把錢放在本益比高達88倍的定存來得強。」

3.柏瑞投信總經理 張一明  今年只要敢投資 就會賺

2009年6 月《Money 錢》雜誌提出「集中買股」的呼籲,告訴投資人在經過海嘯一震,全球投資風險降至最低、市場強弱又極度分明之時,不須做資產配置,應集中投資新興國家等強勢市場。這個封面故事的誕生,主要來自柏瑞投信總經理張一明的主張,事後證明「集中買股」是最正確的投資策略,因為2009年新興市場大漲近8成,敢買,就會賺。

海嘯後的第3年,當我們再度走訪張一明,他同樣給了一個明確的主張,而答案則與2009年相類似,「今年只要敢投資,就容易賺錢,至少要比去年敢。」張一明語帶笑容的表示,2009年因為是海嘯後的第1年,大家驚魂未定,所以不敢投資;去年因為市場雜音多,也不敢;今年再不敢,那就事不過三了。

去年投資比重不到一半
今年現金全轉投資


事實上,去年中起,張一明就開始整理自己的資產,「海嘯後我買最多的是新興市場股票甚至,包括拉美、亞太、台股,去年中分批贖回後,我的布局重心轉為金磚5國及中國,尤其是中國,至去年底,部位占比最大。」張一明分享自己的投資組合變化,不過,他也說,這樣的做法早了一步,因為去年中國表現不佳,所以投資績效持平。

「但是今年中國的表現值得期待,主要是中國股市已經1年不太動,蓄積的能量大,加上made in China 有實力轉變成China standard,中國很可能變成另外一個美國,我個人認為,中國最遲下半年就有機會發動。」張一明解釋。

至於在比重上,張一明去年實際投資比重不到一半,「因為整體環境還不是太明朗,但是今年就不一樣了,我會把現金全部拿去做投資。」張一明肯定的表示,看好的市場不用多,但對有把握的市場,要敢投、且集中的投。

分析去年與今年的差異,張一明表示,原本去年投資人在經歷2009 年的大漲後,對市場漸漸恢復了信心,因此準備放膽投資,但因為市場有二次衰退、歐債問題干擾,很多投資人左思右想後,又猶豫不前了。

不過冷、不過熱
投資不用怕


「海嘯後,市場可以分為hot area及cold area,前者指的是景氣過熱的新興市場,後者當然就是景氣弱、甚至有通縮疑慮的成熟市場了。去年涇渭分明,大家都知道世界重心移轉了,但對於新興市場能否支撐全世界的成長,又充滿了問號。」

張一明觀察投資人的行為,冷的不敢投資,又擔心冷的影響熱的、或者太熱有通膨壓力,所以也不敢投資,結果錢就跑去債券市場了,另外,大的新興國家不敢買,跑去買一些東協國家。

「不過,這個問題到去年底已經漸漸有了答案,雖然冷熱還是分明,但大家終於確認,冷加熱是可以變成溫的,新興市場有能力率領全世界成長,而美國則不會出現二次衰退疑慮。」張一明說明,美國的企業獲利成長已經回到10%的水準,當企業獲利穩定,失業率就會獲得改善,就算是歐債問題,市場也總算搞清楚什麼時候、什麼國家有多少債務要償還,「美國走出來了,代表冷的不會過冷。」

而熱的也不會過熱,張一明解釋,中國去年升了兩次息,升息、升值交叉運用,工具不少,而且從中國的十二五計畫來看,已經從過去出口導向刺激經濟的內涵,轉為扶植內需,「只要是在轉型的過程,就不會有過熱的情況發生,通膨在可
控制範圍內。」

不用等低點
看好趨勢就該進場


張一明因此建議,今年的投資應該回歸傳統的新興國家股票,例如中國、印度、拉美,至於黃金、石油、農金也不是不好,而是已經被資金推高,空手的投資人很難操作。

談到布局時間點,張一明坦承自己早了一步,但是投資人也不該斤斤計較進場時間點,「我發現很多投資人永遠都在等低點,但問題是,大家永遠都不知道現在是高點還是低點,這些都得等事後才會知道。」張一明提醒,如果看好市場趨勢,那就勇敢進場吧!不要一等再等、左等右等,尤其基本面已經沒有雜音,而且市場資金過剩,今年真的沒有理由再等了。

◎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Money錢2011年2月號第41期

理財工具推薦

  • 排行榜第一記帳神器
  • 掃發票一秒自動記帳
  • 預算管理、精細報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