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財要像吃火鍋不求快
吃火鍋時,我們都知道哪些食材要先放、後放,慢燉還是快煮。投資理財也一樣,最好先了解每種工具的屬性,再決定投資方式,才能有實質的收穫。
不久前和家人到中部某名勝區遊玩,入住當地一家頗高檔的飯店。我們選擇一泊二食的方案,除住宿外還可享用入住當天的晚餐和隔日早餐。
當天的晚餐是吃火鍋,我們一行6人共開3鍋。菜色不錯,而火鍋的火源是使用罐裝瓦斯的攜帶式小瓦斯爐,這種爐子家裡也用,相當方便。不過,同行長輩發現,現場爐子相較家裡的,爐嘴較小,火力較弱。結果呢?湯底久久燒不開,隔了好久都沒法放東西下去煮。
我們跟餐廳反應,請他們提供鍋蓋,勉強可以煮些東西。後來服務人員來提醒,我們剩下15分鐘可以吃,但東西根本吃不到一半,15分鐘怎麼可能吃得完!
我找主管投訴,沒想到主管卻問我們:「要不要交給廚房用大爐子煮一煮?」意思就是把所有食材都丟進去一起煮,這下我更火了,沒好氣地問:「請問這是吃火鍋還是吃大鍋菜?」對方先是一愣,然後尷尬的笑笑請我們繼續用餐。
結果這一餐吃了超過3個小時。期間有人覺得乾脆就給廚房去煮,有人和我一樣,不想花大錢吃大鍋菜,還滔滔不絕的說了一堆吃火鍋的竅門。
我聽了後覺得和我們在探討如何投資理財有幾分相似。先說火鍋的食材,主要分天然食材和加工食品。天然食材如肉類、海鮮類、蔬菜、葉菜類、瓜類,還有種類繁多的菇類。加工食品像各種餃類、丸仔類、魚板、鴨血、凍豆腐和豆皮之類的豆製品。
另外,有些火鍋店還提供多種湯底供客人選擇。實際在吃時,愛鍋老手還會講究火候大小,湯水大滾或小滾時可煮什麼,或什麼食材先下(例如玉米段、芋頭),什麼後下,有些要燙一下就取出來(如肉片),或者食材切片、切塊、切絲、切柳等等該怎麼煮。
說著說著,有人不時強調吃火鍋就是要吃食材的原味,怎麼可以煮成大鍋菜把味道混雜在一起呢?大鍋菜是我們在家為貪快和方便的權宜之計,只為吃飽,談不上好吃不好吃。還說,吃有「吃巧」與「吃飽」,吃火鍋才可能既吃巧又吃飽。
@ 閱讀更多內容請加入Money錢官網
>>完整內容請見2016年4月號《Money錢》
《Money錢》成立LINE@官方帳號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