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奇芬:全球新課題:消失的需求
暑假到歐洲旅行,走訪了觀光客最多的巴塞隆納與巴黎,街頭五光十色,主要景點觀光客人潮眾多,充滿了歡樂氣氛。但是,和當地民眾交談時,卻有一股淡淡的哀愁浮上心頭。
赴歐洲之前,我看到歐洲經濟數據逐漸改善,今年終於可以走出歐債陰霾,反映在金融市場上,歐洲股市今年是全球表現最好的市場之一。但是到了當地,居民卻告訴我,他們沒有感受到景氣暖風吹來,高失業率、低薪資,仍然是難以擺脫的困境。除了短期的經濟困境外,民眾更擔心中長期的未來,包括稅負增加、退休金縮水、治安惡化等,都讓生活蒙上陰影。
在歐洲期間正逢希臘紓困危機,希臘人民以公投表達反對撙節態度,但最終執政黨仍然屈服於債務壓力,接受撙節方案。這個結果雖讓希臘免於破產危機,但也確定了希臘未來走向高債務、低成長的命運。
許多人批評,歐洲民眾過度享受福利,創造了高債務,一切咎由自取。但民眾也認為,這是政客為了獲得選票的買票行為所致。不管如何,如今都付出代價,為了減債、撙節,歐元區各國壓縮需求,中長期成長動能也被阻塞了。
除了歐洲,中國也掉入了需求緊縮陷阱。過去10年,中國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生產與建設基地,但在產能過剩壓力下,中國持續緊縮,造成全球原物料需求萎縮。
此不僅讓原物料價格直直落,並拖累新興國家經濟,包括巴西、俄羅斯、南非等原物料出口國,都面臨嚴峻經濟困境,並進一步造成國內需求萎縮。
美國一位金融投資業者,也是專欄作家丹尼爾‧艾爾伯特,在2013年出版了一本書《大過剩時代》(the age of oversupply),他指出,全球正面臨嚴重的供給過剩問題,由於廉價勞工、生產力提升、資金充沛,造成全球供給過剩難以消化,這將是全球另一個危機。
但目前除了供給過剩,還有需求萎縮的困境。在各國縮減財政赤字下,需求快速消失,而民眾在薪資成長有限下,更努力節衣縮食。雖然金融海嘯之後,全球央行提供了豐沛資金,但是,寬鬆貨幣沒有創造通膨,通貨緊縮反而日益嚴重。
許多人都說,通縮比通膨更可怕。目前金融資產價格創新高,實體經濟卻低迷不振,這個背離現象也顯示投資市場風險升高,值得提高警覺。
現職:《Money錢》及《HouseFun好房誌》雜誌顧問、世新大學講師,並且在鉅亨網部落新世界、Fund DJ 理財達人部落格、Yahoo!奇摩理財專家專欄,以及網路家庭基金名家專欄固定發表文章。
著作:著有《治富:社長的理財私筆記》、《窮人追漲跌 富人看趨勢》
Money錢9月號精彩文章搶先看:
【封面故事】台股狂瀉2500點, 哪些跳水好股可以撿?
【特別企畫】敲開有錢人大門,學習致富9力
@更多文章詳見《Money錢》第96期 2015年9月號,各便利商店及書局皆有販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