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A股ETF 抓住入摩行情
隨著中國A股於6月1日納入MSCI新興市場及全球指數,MSCI全新編制的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(MSCI China A Inclusion Index)近期成為市場新焦點。
配合A股入摩,MSCI依據外資可投資範圍特別編製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,近期中國大陸、香港已陸續發行7檔追蹤該指數的ETF,國內則以元大投信的進度最快;隨著A股一步步從2.5%、5%到未來100%全數納入MSCI,投資人可藉此百分百追蹤與掌握A股入摩行情。
近期中國A股受中美貿易戰、企業去槓桿等因素衝擊,表現弱勢,但元大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(簡稱「元大MSCI A股ETF」)在短短幾天內就募集了58億元,顯示國內投資人看好A股入摩的長多行情。
元大MSCI A股ETF的金融地產類股占比約39%,消費、工業類股占比合計約33%,初期以中國A股市值覆蓋率70%為目標,若要掌握A股入摩行情,這檔是目前國內最純的一檔ETF,很適合看好中國市場中長期成長性的投資人。
元大MSCI A股ETF基金經理人陳重銓表示,中國官方5月加大滬港通、深港通的進出額度,6月更發布了中國存託憑證(CDR)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,讓過往無法在A股上市的中國科技龍頭公司將來有機會借道回歸A股。
陳重銓指出,在中國官方扶植下,A股未來在內需消費、資訊科技及工業等具高成長潛力產業比重將逐漸提高,勢必改寫A股市場目前以金融地產股占市值權重為大宗的樣貌,隨著外資逐步拉高投資比例,預期產業分布會更均衡健康。
中國A股未納入MSCI系列指數之前,MSCI編制了過渡性的MSCI中國指數,成分股主要為在香港、美國掛牌的中國企業,例如騰迅、阿里巴巴、百度、中國移動、中國工商銀行等,資訊科技股權重最高,約占4成,相較以金融傳產股為主的上證50、富時中國A50指數,更能代表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,去年8月成立的台新MSCI中國基金是國內唯一追蹤該指數的基金。
國內發行的A股ETF,主要追蹤滬深300、上證180、深100、深中小、富時中國A50、滬深300、上證50等指數,其成分股跟MSCI中國A股國際通有不同程度的重疊,目前覆蓋率以富時中國A50最高,接著是滬深300、上證180、深100以及深中小指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