單一類型基金真的比較好嗎?
在投資基金時,常有類似以下的分析:「生技產業將受惠於人口老化的醫療需求,前景看好。」「美國市場將持續成長,後勢看漲。」「原物料與能源,將因新興市場持續的需求,不斷上漲(2008年以前)」「新興市場成長性高,投資就應該買高成長的國家(2008年以前)。」
所以可以推論,投資就應該買醫療類股基金,就要買單一地區基金。問題是,這樣做真的有比較好嗎?
在2008金融海嘯之前,很多投資人看好能源、原物料與新興市場。我們來看從2007到2016年,投資這些基金的成果。
單一產業基金
高風險未必高報酬
首先是單一產業基金。從表1可看到美國原物料類股基金、美國能源類股基金,與美國全市場基金,這3檔指數型基金在過去10年的成績。(這裡用指數型基金為範例,較沒有經理人操作的影響,可如實反應該產業與市場的表現。)
表中的數字顯示,原物料類股與能源類股基金在2008金融海嘯中,跌得都比全市場基金慘。2011年有歐債危機,這兩支單一產業基金下跌,但全市場基金上漲。2015年中國經濟表現不如預期引起全球股災,單一產業基金仍是下跌,但全市場基金是正績效。
很明顯的,單一產業基金的下跌風險較高。這10年,原物料類股基金的累積報酬是95%、能源類股基金是31%、全市場基金則是99%。這兩支單一產業基金,都有較高的風險,但反而帶來較差的報酬。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到,單一產業基金有較高的風險,但未必會有較高的報酬。
有些投資單一產業基金的朋友,很有耐心的度過這些劇烈起伏,然後在2016年底就放心的說:「我這10年還是有賺啊!」但其實是虧。
為什麼?因為當初假如這位投資人不去選單一產業來投資,直接投資全市場,那麼他會拿到99%的報酬,勝過這兩支單一產業基金的表現,投資人其實是可以拿到更好績效的。機會成本的損失,也是一種貨真價實的損失。
新興市場股票基金
總報酬落後全球股市ETF
接下來看投資單一地區的後果。表2是Vanguard新興市場股票型基金與iShares發行的全球股市ETF兩支標的在過去10年的成績。
2008年新興市場下跌超過50%,全球市場ETF「只」下跌37%。2011、2015這兩個年度,兩支標的都下跌,但新興市場基金的跌幅都明顯超過全球市場。所以,投資單一地區比起投資全球市場,的確是風險較高的選擇。
全文未完,完整內容請見《Money錢》2017年2月號第113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