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奇芬:退休理財不能做的5件事
今年是投資的大好時光,還是一個戲劇性翻轉年,誰也不知道。如果你現在是一個30歲左右的年輕人,積極衝刺是理財本能,若你現在是60歲的退休族,對理財的考量將會大大不同。
這幾天大掃除,翻到一本2008年舊雜誌,封面報導是金融海嘯前,台灣投資人因連動債受害跟銀行頻起糾紛事件。9年前的往事歷歷在目,我猶記當時許多退休族因投資連動債而受傷,甚至退休金血本無歸,老年生活受到衝擊。
年輕人跌倒了,很快就能爬起來;老年人跌倒了,想要迅速恢復比較難,因此在理財上,退休族必須更為謹慎。我建議退休理財以下幾件事不能做。
投資時間不可以太長。有些商品一買,本金要鎖6年、10年以上,不適合退休族,因為我們真的不知道,退休後還可以活幾年,理財商品的流動性一定要靈活。
不可以買槓桿過大的商品。ETF越來越受到歡迎,但小心ETF中有2倍做多、1倍放空的產品,雖然提供投資靈活性,但退休族若沒有適當管理能力,最好不要投資有槓桿的ETF,以免因波動劇烈帶來風險。
不能只看利息,不管本金。不管是連動債、雙元貨幣、TRF……等,大多是固定收息的衍生性金融商品,有些有保息、不保本,有些不保息、不保本。金融機構最喜歡對定存族推這類商品,偏偏這類商品風險極高,實在不適合退休與定存族。萬一有投資,比重一定要很低。
不能只買單一理財商品。有些人認為退休理財要省麻煩,乾脆都買債券或配息產品,但即使是公債基金,也會受利率波動影響,而高收益債基金也會受經濟景氣影響。適當的股債配置加上保留部分現金,才是最適合退休族的理財模式。
※本專欄僅代表專家個人觀點※
全文未完,完整內容請見《Money錢》2017年2月號第113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