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期定額買股票是好方法嗎?
日前政府宣布,年底開放定期定額買個股。定期定額買基金具備小額投資、不須擇時進場等優點,但這個方法套用在個股上,投資人真能賺到錢嗎?
日前金管會宣布,將開放投資人可以透過券商定期定額購買台股或ETF(指數股票型基金),這是獨步全球的創新業務, 最快在年底開辦,主管機關認為,這將有助於提升台股成交量,但是真的如此嗎?
回答問題前,我不得不再次重申「定期定額」的概念。定期定額買基金的觀念是:小錢也能投資、不須擇時進場,操作上以「停利不停損(不停扣)」為最高指導原則,也就是縱使目前是跌的,也必須不斷地買,來達到低點攤平,等到股市漲上來,再獲利了結。只是,把定期定額買基金的作法套用在個股,行得通嗎?
定期定額買股
風險過度集中
對於想買高價股,卻沒資本的投資人,定期定額確實能發揮小額投資的功能,但問題在於,定期定額買個股,不適合「停利不停損(不停扣)」的操作策略。
好的股票可以越跌越買,攤平成本, 但多數想定期定額買股票的投資人缺乏選股的能力, 如果不幸挑中樂陞(3662)這類跌跌不休、假設不幸最終又下市了的股票,最終只會血本無歸。所以,我不推薦定期定額買單一檔股票,除非你很懂得挑股票。
當然,一定有人會跳出來反駁,挑到體質差的個股可能變成「壁紙」,但有時候買到的基金,也有可能面臨被「清算」的命運。很多投資人一聽到股票下市或基金清算就不寒而慄,事實上,兩者的本質完全不同。
股票下市或公司倒閉,原因不外乎公司治理不佳、財務危機或被掏空等,定期定額買進個股的缺點,就是風險會過度集中,就算買進台積電(2330)或大立光(3008),又有誰能保證長期完全無風險?
基金被清算不是公司倒閉,而是基金公司不再操盤,程序上基金公司會把基金淨值算清楚,再把錢還給受益人(投資人),基金公司不想操盤的關鍵是「規模」,因為基金公司收取的管理費是基金規模的一定成數,基金規模大,收取的管理費自然就多,能養得起基金公司的人員。
相反的,若基金規模縮水到相當程度,收取的管理費用減少,在扣除經理人薪水、人事及行政費用後,若已經不敷成本,基金公司就會考慮清算該檔基金。
@看更多請加入官網會員
全文未完,完整內容請見《Money錢》2016年11月號NO.1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