買中國印度採單筆+定期定額
高盛關了金磚4國基金,代表一個年代的殞落,不過,投資標的差異過大的基金本來就不該買。倒是當中的中國、印度,今年題材豐厚,單筆、定期定額同時做,可拉高獲利機會。
由高盛前首席經濟學家Jim O'Neill所提出的金磚4國(BRIC,巴西、俄羅斯、印度、中國)概念,曾經風靡全球市場,高盛並於2006年順勢推出「金磚4國基金」,讓投資人愛不釋手。
不過,「金磚」這幾年不僅光芒黯淡,甚至其中兩塊磚已變成了「地磚」,終於,高盛決定要關閉該基金,主要原因便是基金資產規模自2010年見頂以來,大減88%。
投資標的特色差異大
績效互相拉扯難表現
早在金磚還耀眼四射時,我就不斷提醒投資人不要買這種「4合1」基金,因為4個國家的題材、特色差距太大,績效難免互相拉扯。就以海嘯後的大環境來說,能源、原物料價格頻頻走低,俄羅斯、巴西的表現淒慘,縱使中國、印度偶有表現,但4國加起來的整體績效,就是無法有佳作,因為一定會被當中疲弱的國家拖累。
同樣的邏輯也發生在全球新興市場基金,因為就算亞洲好也沒有用,東歐、拉美扯個後腿,績效馬上抵銷,自然不易見到漂亮成績。
有投資人會說,這樣不是剛好可以規避風險,才不會因為單買東歐、或拉美,而跌得七葷八素?這又是謬誤的思維。我常常說,市場的漲跌難以掌握,可以做的是聰明做好投資組合,如何個聰明法呢?一網打盡最優,而所謂的一網打盡,不是叫你去買「一檔」包山包海的全球型產品。
預算足夠,除把美國、歐洲等成熟國家一一買起來外,還要把三大區域新興市場也補足。好處是,若當中某些區域表現不好,就繼續定期定額扣款,等待景氣回春;而見到有些區域達到停利點時,就果斷贖回。這樣一來,便能掌握各股市漲升的行情,而不至於因為某市場的疲累,讓你失去來自紅光滿面市場的獲利。
事實上,這樣分開買的策略,不論市場走勢如何,都可以應付自如,像是2007年新興市場齊好,因為三大區域新興市場都有納入投資組合,自然一個都不會漏賺;而碰到海嘯後成熟市場翻轉的環境,同樣也可以抓到成熟市場向上挺進的報酬。
美、歐優先買
新興市場首選亞洲
當然,有投資人會問,預算不夠如何一網打盡全球市場?這時候先後順序就很重要了。以目前的環境來看,成熟市場包括美國、歐洲應該優先買進,至於新興市場中則以亞洲為首選。
也就是說,此時最佳投資組合是:美國+歐洲+亞洲,等到有多餘的錢時,再把其他補上。而以俄羅斯為首的東歐及以巴西為首的拉美,獲利的時間點可能需要拉得很長,而一般投資人都不擅於等待,所以還是暫時避免吧!
新興市場中為什麼看好亞洲?因為中國有太多題材可以期待,包括:➊持續營造寬鬆環境;➋十三五定調,可以預期習主席一定要做出些成績;➌人民幣納入國際貨幣基金(IMF)特別提款權(SDR);➍MSCI全球指數調升A股權重。這樣看來,人民幣將趨穩,而股市有機會向上爬升。
@全文未完,閱讀完整內容請加入官網會員
《Money錢》成立LINE@官方帳號囉!
趕快按下加入好友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