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欽源打造投信績優生群益,沒有集團奧援 靠績效打天下
群益投信是業界績優生,特別是近2年靠著群益東協成長、印度中小及中國新機會等基金打響海外名號,而這一切要歸功於董事長陳欽源堅持布局海外市場的前瞻眼光。
在投信圈,群益投信董事長陳欽源堪稱是元老級人物,與他輩分相當的有包括:前怡富投顧董事長、現任台北101董事長宋文琪,已退休多年的前匯豐中華投信董事長林一銘,以及前摩根亞太區資產管理總裁、現任怡和(中國)主席許立慶等。
這群第一代投信老將,不是離開國內基金圈戰場,就是過著雲遊四海的退休生活,放眼整個業界,也僅剩陳欽源仍堅守崗位、奉獻心力。
而曾經創下許多傲人記錄的陳欽源,不僅「碩果僅存」,也是業界響叮噹的管理人物。群益投信在他的領導下,即使沒有任何金控或外資奧援,管理資產規模卻位居國內第2大,僅次於因購併寶來在指數型基金勝出的元大投信。
另外,群益更是業界出名的「資優生」,連續10年稅後淨利4億元以上,就連2008年遇上百年難得一見的金融海嘯也不例外。
面對金融市場風險無憂
找不到人才最恨
本著「要做,就做到最好」的信念,陳欽源透露領導群益18年來,最低潮的時刻不是2005年國內投信身陷結構債風暴之時,也不是2000年科技泡沫、2008年金融海嘯,「這些都是金融市場會面臨的風險」。對他來說,年輕人不想脫離台灣舒適圈,踏上國際舞台,讓他最感無力與挫折。
其實早在2006年,陳欽源已看到投信未來的機會在海外,當時相關產品幾乎都來自境外基金,因此他決心成立國際部,自己培養國際人才、並開發海外商品,但需才孔急的當頭,卻老是找不到人。「那是我覺得這輩子最難熬的日子。」說話帶點霸氣的他,臉上難掩失望之情。
當時急著像熱鍋上螞蟻的陳欽源,只要看到不思進步的年輕人,就想破口大罵,「就是恨鐵不成鋼。」陳欽源的13年戰友、群益投信總經理賴政昇也提到,2007年之前台股表現不差,加上政府開放100%的外資投信,並推動境外基金總代理制,在一片「外資」光環籠罩下,求才過程確實頻頻受挫。
陳欽源的「急」不是沒有原因,以前只要公司提供出國磨練機會,他第一個搶著去,因此他20多歲就開始操盤、30多歲當上外商投顧總經理。「但是現在國內基金經理人平均年齡40歲,而國內市場已達極限,國際化是必然趨勢。年輕人難道不該有所警覺嗎?」陳欽源搖頭說。
國內投信打亞洲盃
先把績效做出來
目前群益發行的海外基金高達17檔,從組合型到單一國家股票型,一應俱全並超越國內股票基金規模,這是陳欽源堅持走國際市場的成功布局。尤其是東協成長、印度中小、中國新機會基金等,績效更不輸國外來的和尚。他驕傲地說,群益是海外投資人才的搖籃,對產業的貢獻度與當年怡富(現改名摩根資產管理)推動定期定額投資一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