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SCI納入A股後 該如何投資?
中國A股自2013年以來數度叩關MSCI新興市場指數,在歷經3次失敗之後,終於在2017年6月21日凌晨闖關成功,也為A股寫下了歷史嶄新的一頁。
目前MSCI初步規畫納入占A股5%的222檔個股,約占MSCI新興市場指數0.73%的權重,明年6月起生效,並分2階段實施,以配合滬股通和深股通當前尚存的每日額度限制,第1階段預定在明年5月半年度指數評審時實施;第2階段在明年8月季度指數評審時實施。
MSCI執行長費南德茲(Henry Fernandez)表示,預計A股納入MSCI後,初始資金流入在170億~180億美元(台幣5168億~5472億元);若A股未來完全納入,預計資金流入可能達到3,400億美元(台幣10.34兆元)。
中國身為全球第2大的經濟體,A股納入MSCI只是遲早的事,這次雖然權重不高,卻是個重要的里程碑。雖然到完全納入還要經歷漫長過程,但我相信逐漸增加比重的趨勢不會改變,對於中國股市也是長期的利多。除了可以提升中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地位,外資法人也會隨著A股入摩後調整資產配置,逐漸增加A股的投資比重。假如投資人也看好這個趨勢,該如何搭上這班「A股的順風車」呢?
長期投資A股
可選擇追蹤滬深300指數的ETF
我在2013年間就有投資A股的成功經驗,在此分享個人投資心得供大家參考。首先在投資工具的選擇上,可以考慮使用追蹤A股指數的ETF,畢竟國人對A股市場不熟悉,公司財報也不夠透明,用被動投資可以省掉很多選股的麻煩。
再來,追蹤A股的指數很多,諸如上證50、上證180、中國A50或滬深300指數等,假如要長期投資A股,以「滬深300指數」為首選,因為它是從上海及深圳證交所中選出規模大、流通性好,最具代表性的300檔A股組合而成,涵蓋深滬市場7成以上的市值,具市場代表性。
至於追蹤滬深300指數的ETF,國內主要有元大標智滬深300基金(0061.TW)、復華滬深300 A股基金(006207.TW),還有槓桿型的ETF,如元大滬深300單日反向1倍基金(00638R.TW)、元大滬深300單日正向2倍基金(00637L.TW)等。
不過既然是長期投資,那麼選擇以實物資產組成的ETF,即「復華滬深300 A股基金」比較適合。假若投資人有另外開複委託或國外券商,那麼會有更多優質的產品可以選擇,比如港股的「華夏滬深300指數ETF」(代號3188.HK為港幣計價、代號83188.HK為人民幣計價)。這檔ETF是由華夏資產管理(香港)公司發行,目前已成立約5年,雖然跟台股的ETF一樣是追蹤滬深300指數,但其規模高達11,523.71百萬人民幣(統計至7月7日),管理費僅0.7%,每年還會配發一次股息,已連續派發4年,近3年平均配息為人民幣0.3元。
至於投資產業分布比重,前3大分別為金融(35%)、工業(16%)及非必需消費(11%),前5大持股分別為:中國平安(4.99%)、招商銀行(2.36%)、貴州茅台(2.28%)、興業銀行(2.11%) 以及民生銀行(1.94%),可以看到都是各產業的龍頭公司。
追蹤MSCI中國指數的ETF
涵蓋中國海外掛牌股票
不過要注意的是,中國上市企業除了A股外,還有同樣在上海及深圳證交所掛牌的B股(外幣計價,針對外資開放),以及在香港、美國、新加坡等海外市場掛牌的股票。
比如在香港上市的H股(大股東為國有企業,俗稱國企股)、紅籌股(香港或境外地區註冊,具中資背景)、P股(在海外註冊,私人創辦經營,俗稱民企股),及在美國掛牌的公司如阿里巴巴(BABA),百度(BIDU)等。
可惜上述公司都不在滬深300指數的涵蓋範圍內,因此如果投資人還想投資中國在海外掛牌的股票,可考慮選擇追蹤「MSCI中國指數」的ETF,因為MSCI中國指數的成分股即包含上述中國在海外上市的企業,而且未來應該也會將A股納入其中……
本專欄僅代表專家個人觀點
全文未完,完整內容請見《Money錢》2017年8月號第119期
《Money錢》成立LINE@官方帳號囉!
趕快按下加入好友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