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繼元:會計師的財報暗號
上月有位網友問我:「基本面分析最困難的是什麼?」最多人遇到的兩大問題是:估價時即使已買在相對低點,後續仍有好大一段下跌要熬;或者買了績優股後,很難掌握手上現金和股票的比例,怕買太少,全年績效不好看,買多了,下跌時會錯過好股。這兩點確實不簡單,但我覺得都不是最困難的問題。
我認為,基本面分析最困難的是,你根本不知道「財報可信度有多高」,因為分析得再準確,只要財報是假的,就毫無意義。
到底該如何確認財報的真實性呢?初學投資的時候,我花了許多心力研究這個問題。財報是由會計師查核後所做的結論報告,問題是,被查核的公司,也是會計師的客戶與金主,所謂「拿人錢財,替人消災」,會計師雖然不至於造假,但是可能出於服務客戶的動機,在允許的操作範圍內「美化」財報。
與會計師朋友討論過後,印證了這個想法。事實上查核財報很困難,會計師必須在幾天內審查一間公司的倉庫、存貨、金流,是一個勞力密集度非常高的工作,鮮少有會計師願意冒著坐牢的風險去造假財報。
根據會計師法第49條和審計準則公報,會計師承辦財務報告簽證時,若受查人有隱瞞或欺騙意圖,或故意不提供必要資料,使會計師無法做出公正詳實的簽證,會計師應該拒絕簽證。
分析財報前 先看會計師的疑慮
多數人看查核報告會關注會計師意見是否為「無保留意見」或「修正式無保留意見」,但其實這樣還不足以區分細節,正確的作法應該是,看會計師是否有寫下一些「疑慮」。
這些意見通常不會揭露在網站上,單純看技術分析或財務分析比率,就會錯過這些資訊。若下載財報來看,一定會看到一些會計師意見,例如:「繼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」、「繼續經營假設存有重大疑慮」、「非重要子公司或採用權益法之投資未經會計師查核或核閱」。
注意繼續經營的評估
並非每個會計師意見都是負面的,但其中有一項要非常小心,就是「繼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」或「繼續經營假設存有重大疑慮」。出現這項評語時有多危險?統計過往資料,會計師質疑經營有疑慮的企業數量不多,但在財報公布後一年內的股價績效普遍都很差,過去5年來,有38.9%股票在一年內股價就跌逾20%,丟銅板也不會賠這麼慘。
※本專欄僅代表專家個人觀點※
全文未完,完整內容請見《Money錢》2017年5月號第116期
《Money錢》成立LINE@官方帳號囉!
趕快按下加入好友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