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頁
  2. 名人觀點

吳鴻麟:買類全委保單該留意的6件事

An awesome picture

記得2008年雷曼事件爆發後,我被指派負責財富管理業務,目睹國內投資人恐慌性拋售基金,理專天天被客戶追著要贖回或減持標的,所幸2009年第2季市場很快從谷底反彈,但追高殺低的結果,投資人短短半年虧損的比重平均值在30%以上。

為了解決民眾不理性的投資行為,我和保險公司、國外資產管理機構花了幾個月時間,開發出第一檔配息機制全權委託投資型保單(即目前俗稱有撥回機制的類全委保單),推出後3個月內即創造出20億台幣的佳績,隨即各保險公司在銀行通路紛紛如法炮製推出此類保單,據統計,最近3年銷售金額超過8000億台幣。

當初推出這類保單的訴求,在於透過定時定額方式進行長期投資,把資產配置的決定權交給專家操作,目的是解決投資人過於短線交易,以及大部分理專無法、也沒能力因應詭譎多變的市場幫客戶作出投資建議的問題。

而保單加入配息機制,是因為雷曼事件發生時,我們觀察到國內某檔有配息機制的境外基金被贖回的比重最低,而把配息放到保險商品中的目的就在於降低短線投資。但幾年來發展的結果是,理專為收取高額佣金,把保單當單筆基金銷售,希望透過短進短出,重複銷售來創造個人績效,甚至有些銀行推出高於3年的限制解約期,一旦市場不如預期,客戶資金全部被卡住,不但虧了本金,如要提早贖回還得加扣高額解約費,當然糾紛會隨之發生。

我常說:投資市場沒有絕對好或不好的商品,只有適不適合的問題。我們也不希望看到一些有影響力或號稱投資專家的財經界名人,在報章雜誌、部落格發表撻伐類全委保單的言論,但我仍要提出幾點投資人購買此類產品該留意的事:

① 後收型保單的解約限制年期越長,對投資人越不利。
② 撥回制保單,撥回比率高不代表商品好或投資績效好,因為超出績效的部分,其實拿回的是自己繳的本金。
③ 保單平台的連結標的是否只有代操機構自家基金?如果是,就比較難基於投資人權益做資產配置計畫。
④ 代操機構有無定期說明操作策略?前後說明有無矛盾之處?
⑤ 保單收取相關的費用是否合理、透明?
⑥ 保單如果是外幣計價,還必須考量換匯的成本及波動風險。


雖然類全委保單號稱是「聰明理財的懶人保單」,但投資人還是必須清楚自己買的商品適不適合個人需求,千萬別讓「聰明理財」變成「困窘理財」!





更多精彩內容詳見最新出刊NO.105期《Money錢》理財月刊

>>散戶的投資勝盃,五線譜投資術
>>順著熊市走的放空藝術
>>莎莎:我先喜歡客人才會愛

理財工具推薦

  • 管理預算第一步!
  • 掃發票記帳、手機條碼同步超好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