樑國源:新經濟接棒 中國穩中求進
今年正逢中國「十二五規劃」收尾與「十三五規劃」啟航的交接點,而3月5日即將召開的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」與「全國政治協商會議」(以下簡稱「兩會」)的經濟政策思維,勢將左右「十三五規劃」擬訂方向。值此時刻,剖析「兩會」將為中國經濟帶來何種指引,具有重大意義。
在進入主題前,有必要指出近年中國經濟的3點特徵。首先,多年來各界對於中國經濟高速成長大多抱持著續航的期盼,一旦速度減慢,硬著陸之說便不脛而走,進而引發房地產、金融、債務等各類風險即將觸發甚至崩潰的疑慮。
中國經濟的3點特徵
猶記2004~2011年正逢中國經濟快速擴張期,除金融海嘯期間增速明顯放緩,其餘各年度經濟年成長率皆接近或臻至兩位數成長,遠超國務院每年8%的成長目標。因此,當2012年「兩會」工作報告中,將GDP成長目標調降至7.5%,各方擔憂中國經濟或將一蹶不振,造成該年度資金大量外流、人民幣匯率貶值,唱空言論不絕於耳。
其次,關於中國經濟成長趨緩的疑慮,最常被提及的莫過於產能過剩、投資成長速度減慢、工資上升導致出口價格競爭力削弱等面向。而產能過剩行業整併淘汰進度緩慢,企業利潤成長持續大幅放緩,拖累經濟結構轉型步伐亦不容忽視。
因此,持續釋放改革紅利仍將是今年經濟成長的主旋律。另外,保持適度成長能夠為改革爭取更多空間,並緩解從中產生的各類風險,以確保中速經濟成長,而此在當前轉型階段仍屬必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