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志源:中國基金規模創新高
中國股市火熱,低迷許久的基金市場也跟著翻身,與政策連結度最高的房地產和金融股票基金去年績效出色,基金總規模重回2007年高點。
沈寂許久的中國股市,挾著雷霆萬鈞的氣勢一飛衝天,上綜指數3000點關卡輕騎過關,中國基金及陸股ETF瞬間成當紅炸子雞,不過這段時間,中國基金市場從高度投機,轉往固定且優於定存收益的投資產品,如今再度因股市大漲而轉向激情。惟中國股市中期行情雖然持續可期,投資人仍宜留意後市的波動風險。因為市場太熱情,滬深兩市交易量頻創新高,去年7月低迷期時仍不到1千億元人民幣,人行11月下旬降息後,股市成交量竟然暴增10倍,12月單日成交曾超過1兆元人民幣。股票型基金瘋狂吸金,不管是老基金的持續申購,或是新發基金的首募認購,均十分火爆,7年前「日光基」情景再現。
中國股市和基金市場其實沈寂了相當長一段時間。自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之後,中國股市除了2009年出現一波稍微像樣的反彈外,往後數年幾乎都是以跌勢收場,股市因整體經濟結構調整和政策壓抑而相形失色,基金市場也是如此。根據理柏統計,中國基金市場規模高點出現在2007年的3.25兆人民幣,歷經數年低迷,截至2014年第3季底止,總規模好不容易重回2007年高點,相當於目前台灣境外含境外總體基金規模的4倍。中國股市2014年第4季飆升,預計將帶領中國基金市場規模再創歷史紀錄。
7~10%收益訴求
理財商品大吸金
中國基金市場表面風光,卻也歷經一段陣痛轉型期,尤其是股市低迷,大量游資無處可去,基金收益率又極不理想,此讓穩定且高於定存利率的投資商品,在過去幾年替代股市和基金投資,主宰了中國的投資市場。從2011年開始,一種以「信託」為名義所發行的「理財產品」在市場大行其道,2013年信託理財產品的總規模暴增近5成,總投資金額高達近11兆人民幣,使得信託業規模一舉取代保險業,成為僅次於銀行業的最大金融部門。這種理財產品就是所謂「影子銀行」的不透明資金籌集手段。由於中國間接金融的融資管道,多數被國有銀行所掌握,煤炭、房地產開發等發展過熱的行業被限制融資,當企業融資無法透過銀行的正常管道取得,就必須靠「關係」或其他非正常的金融管道進行借貸,於是一批被稱為信託公司的資產管理業者,利用從市場投資者手中籌集的資金,向這些融資不易的企業提供貸款,形成所謂的「信託融資」,企業必須在一定期限後向投資者支付本金和較高利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