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嗣林: 寶物的價值與價格
最近新聞提到幾位電視節目上的鑑定老師備受質疑,有人說鑑價太高、也有人嫌太低,甚至被嫌疑真假不分,我猜想這類新聞以後恐怕會層出不窮,而這也是我今後會較謹慎出席這類節目的關鍵原因之一,除了希望自己能夠準備得更齊全,也想重新審思「價格」與「價值」間的差異。
所謂「價值」,是指該物品在擁有者心中的地位,無法以數字表達,只能用言語來形容,例如「我最愛的、最值得留念的⋯⋯」,這種有價值的物品比較主觀,例如一張兒時照片,對別人來說可能一文不值,但對你而言,卻是能掛在牆上珍藏一世的寶物。現在卻有很多人把自己認為「有價值」的物品拿來鑑價,這是不對的觀念,有價值的物品無法以「公平群體性」對待,因為公平群體性通常是社會價值,而非物質價值。
前些日子有記者問我,為何在節目上把1顆簽名籃球價格鑑得很低?這就是價值的問題啊!對熱愛籃球的人而言,那不僅是1顆普通籃球,但是對多數人而言,它不過就是1顆籃球,雖然有明星球員的簽名,但仍會與粉絲心目中的價格有所差異,不能因為別人不認同你心中對該物的價值,就認為別人其心可誅。
1個老公事包、舊水晶杯,甚至是古老的雷朋眼鏡,其價值我們難以評估,但價格卻能夠判定。舉例來說,名貴的LV 包,剪掉標籤後,就是個舊包包,價格立即折半; 1條金項鍊戴在脖子上,可能戴100年也不會跌價。
我幫人鑑定物品時,是依當時物品的品相、二手市場價格及受歡迎的程度來評定。這其實挺困難的,因為新品的價格都很難確認了,更何況二手物品。為何我說「新品的價格很難確認」?舉個例子,我曾在東區市場上各買1顆蘋果、水梨、芭樂,要320元,好貴,一氣之下跑去大賣場,買了同樣的東西才花180元。由此可知,同樣的東西是有可能不等價的。
30年前買的黃寶石,每克拉約10萬元,現在只有2萬元,拿此物來給我鑑定的人聽了肯定不開心!但如果真的要賣,2萬元都不見得有人買,因為黃寶石已經不再風行。因此,價格也是主觀的個人評定結果。鑑價,是參考了價值與價格的變異性評估,很難落槌認定,這也是大多數科班出身的珠寶鑑定師,使用非常專業的儀器鑑定物品的真假優劣,但絕不會提示任何與價格有關的資訊。
我誠心建議大家,買任何物品前都要三思而後行,自認有價值的東西,除非買不起,可以不必計較價格問題,人生終究開心最重要。相反的,別人認為有價值的東西要儘量保守些。君不見那些滿懷希望上電視要求鑑寶的人大多鎩羽而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