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頁
  2. 名人觀點

勞退開放自選?! 要先知道資產管理的3個要點!

An awesome picture
從資產管理看勞退自選

台股跟隨全球股市的上漲腳步,迎來史上最久的萬點行情,照理說股民應該都荷包滿滿才是,然而最近台股才剛從萬點跌落,市場立即出現要求政府基金進場護盤的聲音。投資人買賣股票,盈虧自負是天經地義的事,賺的時候,錢放私人口袋,虧的時候卻要拉政府基金墊背,只准贏不准輸?

政府基金主要來源都是勞工的退休準備金,政府憑什麼拿勞工的錢去幫投機客解套呢?許多人想問,為什麼我的錢不能自己管理,就算是虧錢也心甘情願,總比被政府拿來幫投機客解套來得好吧!事實上,勞工退休金帳戶開放自選,在國外行之有年,就連鄰近的香港也早在2000年就已開放了。

正反意見交戰
勞退自選仍卡關


近幾年在投信投顧業者的積極推動下,金融主管機關的立場已出現鬆動,然而勞工退休金的主管機關勞動部始終以保護勞工為由,堅持不開放勞退自選。他們所堅持的理由如下:
①勞動基金設立目的是保障勞工退休後的基本生活,應該優先確保勞工退休後一定拿得到退休金;
②由政府統一管理,資金規模龐大,委外代操的議價能力高,可以降低投資成本;

③政府可要求代操業者按時公布投資策略及績效,有效監督;
④政府提供2年銀行定存利率的最低收益保證,對勞工來說穩賺不賠。

但是站在推動自選的投資機構角度來說,當然認為開放自選對勞工較為有利,其主要論點是:
①政府單位受制於政策,歷年來管理績效普遍不佳,若開放自選,投資策略相對較靈活;
②透過專業投資機構提供穩健的投資策略,有助於降低投資風險,提升績效報酬率;
③開放自選,除了有機會提高績效,也增加自主選擇權,再加上所得稅的誘因,自提的意願也會提高,所得替代率自然提高。


至於勞工朋友的立場,自認為有投資管理能力的人當然希望自選,但大部分人可能因為過去沒有投資經驗或曾經虧損過,而寧願選擇穩穩地拿就好。
勞工不贊成開放的主要考量是:
①一般人在投資市場通常屬於資訊不對稱的弱勢,若貿然投資,以過去的經驗來看,虧損的機率很大;
②投資盈虧自負,少了政府的保證最低收益,最後可能一毛都拿不到;
③小散戶的投資金額小,不具議價能力,投資成本相對高。

綜合各方立場,我們看到一個現象,不管是政府單位、投資機構或是勞工朋友,都把投資視為洪水猛獸,好像只要一進入投資市場,除非擁有絕世武功,否則別想全身而退,因為覺得不可能戰勝市場,所以乾脆避開市場。台灣的股票市場發展只有不到60年的時間,又是淺碟型市場,過去幾度的大漲大跌,養成了國人把投機當投資、理財當發財的投資惡習,缺乏正確的資產管理文化。


(圖片源自dreamstime)

正確的資產管理文化
有目標、有時間、有方法


所謂的資產管理文化,就是要「有目標、有時間、有方法」地進行投資。所謂「有目標」,就是在進行投資之前,先設定好投資目標,追求夠用就好,而不是越多越好;「有時間」指的是長期投資而不是短期炒作,因為根據過去50年,甚至100年的金融市場走勢來看,不管是股票還是債券市場,長期都呈現向上趨勢;「有方法」指的是能夠分散風險的資產配置組合,只要做好適當的股債配置,不去管短期間的波動,因為市場最終還是會回歸到長期趨勢上,如此投資人就不需要為了一時的波動而追高殺低,自然能避免虧損。

以諾貝爾基金為例,基金設立的目的是希望造福全人類,並且永續經營,因此它必須生生不息,每年靠著孳息或收益就能支應基金所需(有目標);諾貝爾基金要永續經營,可以預見它的投資期間最少是數十年,甚至長達數百年(有時間);諾貝爾基金曾經因為過度保守的投資策略導致資產縮水60%,後來改變配置,將資產分散在不同的投資標的上(有方法),使得績效上升且維持長期穩定,到了2012年,資產規模已經超越原始設立金額的100倍。

投資並不可怕,可怕的是人性的貪婪與恐懼,只要能戒除貪婪與化解恐懼,戰勝人性,自然能獲得金融市場所送的大禮──長期向上的規律,這就是資產管理文化的價值。如果投資人能養成資產管理文化,開放勞退自選又有何不可呢?

理財工具推薦

  • 管理預算第一步!
  • 掃發票記帳、手機條碼同步超好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