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創業但又不敢嗎?用這1個模式,讓你風險不用自己扛!
把握創業機會,經驗累積在自己身上
很多時候,我們會認為創業風險很大,但當機會輪到你時,你會不會後悔當下的選擇?大概十年前吧,老闆問我要不要去北京”出差”,“可以啊”我說,其實這一次出差是一次內部創業,也開啟了我與大陸的不解之緣。這次內部創業也是我後來走上創業路的楔子,天南地北一路闖關,風險有公司承擔,經驗累積在個人身上,事後想想好像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。
十年前台灣補教業者到大陸發展的不像現在那麼多,而且我們又是做數位融入教學的形式,相當少見,沒想到這一次嘗試讓我們竟成了”先驅”。那個時候應該是2008年左右吧,老闆接受公司合作夥伴的邀請,已經先過去大陸北方考察一個項目一陣子了,這個項目融合了軟件、硬件、教材、師訓、加盟、管理等元素在內,其實十分龐大,那個時候的我,還是純樸少年郎一位,跟時下多數年輕人一樣,對於自己的職涯安排沒有很多想法,對於內部創業,其實沒有太在意,單純覺得可以多方嘗試,於是就答應老闆加入項目團隊,回頭想想,可能就是白羊座向前衝的個性使然吧!對於台灣人來說,第一次在大陸的冬天出差,是很重要的一課,因為穿褲子不像穿上衣,通常只有一層,這樣到北方的冬天真的會生不如死~這時候在台灣不太需要的"衛生褲"(大陸叫秋褲)就十分重要了。穿上後整個人才有辦法應付工作啊!
深入市場調查,學習不同用語
話說回來,出差主要的目的是項目的深度調研,其實就是在項目立項階段的用戶與市場調查,由於這個項目已經有了雛形與客戶,相對來說可以獲得相當多的第一手資料,算是十分幸運的。不過訪談對象有一部分是大陸的初中生,一聽我們是台灣來的,就開始問台灣明星的事情,跟現在不可同日而語啊~調研期間跟大陸同仁接觸,才發現雖然都是說中文,但用語還是不太一樣的,例如大陸人常會說:核實、提煉、答疑、測控等詞彙,台灣這邊則是會說:確認、匯總、解題、考試等等。
總的來說這次的調研成果還是很豐碩的,也讓項目正式立項,開始一場轟轟烈烈的內部創業!
內部創業排除個人創業的風險
根據個人不負責的調查,大多數想創業的人是不敢創業的,理由很簡單,因為風險自扛,內部創業的作法很巧妙的把風險分散,讓有創業意願但心態趨向避險的員工可以放手一博,儘管在股東權益的期望值上不像自己出資那麼豐厚,但對於理性但沒有經驗的創業者來說,他們對於創業這件事本身的期望值更高過對股東權益的期望,內部創業便是一個可行的選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