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頁
  2. 基金

4個面向看中國股市未來表現

An awesome picture

A股入摩、經濟數據好轉,陸股6月中起出現明顯漲勢,也成為專家眼中第4季、甚至明年的最佳投資市場之一。究竟A股未來走勢如何?聽聽中外2位績效表現亮眼的經理人怎麼說。
 
擺脫長久低迷,中國股市終吐悶氣,大中華型與中國型基金績效竄高,不僅今年前9個月居各類型基金第2、3名,投資報酬率約25%,其中符合4433法則(1、3、5年期與今年以來績效,均在同類型前4分之1;3個月與6個月績效在同類型前3分之1)的境內外基金瑞萬通博中國領導企業基金與統一強漢基金績效近40%。
 
這兩檔基金皆採由下而上、精選個股策略,投資範疇涵蓋A股、港股、台股,以及在新加坡、美國掛牌的中國企業等,瑞萬通博中國領導企業基金經理人夏弗納(Thomas Schaffner)與統一強漢基金經理人張繼聖對中國股市前景依然樂觀。2位經理人分別針對A股的成長、資金動能,以及投資機會與潛在風險4個面向提出他們的看法。
 

成長動能
來自科技、創新、消費

 
夏弗納:比較10年前與現在的中國,最大差異在科技與創新發展,科技變成重要引擎,不僅相關公司股價表現優於傳統公司,科技創新也影響其他產業變革與趨勢。例如10年前中國以文具、服飾等較低價代工為主,現在卻出口蘋果電腦零組件等高科技產品,出口的對象也擴及新興市場、全球市場。而且服飾、消費性商品等本土品牌的崛起,取代了美國、日本、韓國,內銷與外銷均顯著成長。
 
中國成長潛力仍高,因為GDP成長雖放緩,但相對成熟市場還是很高,加上人均GDP仍比美、日等主要國家低。此外,中國越來越重視成長品質,企業獲利也持續改善,建議不宜以單一GDP數字來評估。
 
張繼聖:中國經濟過往是依靠「投資」帶動,藉由政府支出,推動大量基礎建設;現在跟未來則靠「消費」帶動,以及消費、產業等轉型與升級。預期「內需」與「國際併購」將是中國經濟中長期的成長動能。
 
中國龐大的內需市場,除內需消費外,工業產品有很大的下游市場,隨著市場深化,將進一步帶動中游零組件、上游原材料。另外,中國企業收購全球各大品牌,例如汽車、家電、能源、科技製造、原物料、高端消費品牌等,在國際取得一定的地位,將快速提升市場競爭力與占有率、擴大經營規模與綜效,進一步證明內需是未來成長動能。
 

資金動能
入摩效益初期有限

 
夏弗納:A股占MSCI新興市場指數比重約0.73%,相對於韓國三星等大型股,該比重微不足道,現階段對陸股助益有限。預期A股占MSCI比重會持續上升,但不會對基本面有急速、巨大、正面的改善,屬於中長期的影響。
 
陸股以內資(散戶)為主,滬港通、深港通的影響將更重要,因此外國資金不會是驅動陸股上漲的主要動能,內資才是。至於A股入摩的好處是基金選股範疇因此增加,經理人可以選到更多的投資標的。
 
張繼聖:過去兩年間中國外匯存底從4兆美元降至3兆美元,且這兩年是貿易順差,代表整體外流的資金遠大於1兆美元。人民幣今年來升值6%~7%,外匯存底止穩,顯示該外逃的資金差不多都外逃了,不再有資金外流擔憂,而境內的養老金也開始進入股市,在明年6月A股入摩正式生效、追蹤指數的被動式基金調整配置之前,境外的主動型基金會先緩步增持A股。
 
但因A股入摩已進行多年,該反應的多已反應,不宜太期待短時間內有大行情。啟動A股大行情的關鍵是,中國對金融管制的放鬆及經濟政策的支撐力度……
 
全文未完,完整內容請見《Money錢》2017年11月號第122期
 

 

理財工具推薦

  • 排行榜第一記帳神器
  • 掃發票一秒自動記帳
  • 預算管理、精細報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