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頁
  2. 股市

零售業高競爭 平價通路潛力大

An awesome picture

會賣比會生產製造來得重要,尤其是在不景氣的年代。隨著台灣消費市場日趨飽和、競爭越來越激烈,零售通路業者紛紛調整經營型態,到中國展店者亦面臨多重挑戰。

即使景氣再差,民眾還是得吃喝,生活必需品還是一定要買,因此,以便利、便宜為主的超商、連鎖超市、大型量販店等,就成了最不受景氣影響的產業。

台灣過去10年中,除了2008年因遭逢百年難得一見的全球金融海嘯,導致全年消費營業額低於前一年之外,其餘年度都維持微幅正成長。據經濟部統計,今年1∼5月台灣零售業營業額還較去年同期增加2.65%,其中以食品飲料及菸草製品零售業增加6.78% 最多, 綜合商品零售業(百貨公司、大型量販店、超市、便利商店等)增加6.09%次之, 其他無店面零售業(直銷、網路及電視購物等)則增加5.18%。

其中,占整體營業規模最大的綜合商品零售業,去年比重達26.28%,今年市占率持續提升,1∼5月營業額4169億元,以便利商店業增加12.23% 最多;其次為超級市場業,增加5.50% ;第3是百貨公司業,增加5.47%。

經濟部統計處科長黃麗靜分析,今年國內消費信心受歐債危機、全球經濟成長趨緩、油電雙漲等因素衝擊,消費支出更加謹慎,以汽機車、服飾等品項受影響較大,但其餘日常生活所需的消費品受衝擊程度相對有限。

生活消費商機平穩
零售服務型態多元化


國內超市去年營業額為1431億元,年成長7.31%,僅次於百貨公司,近年擴點最積極的是本土的全聯,目前全台門市約600家;倉儲量販店年營業額達1671億元,年增長6.74%,其中唯一實施「付費會員制」的Costco(好市多),隨著銷售據點及會員數增加,營運水漲船高。

不過,由於台灣消費市場趨於飽和,零售業者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,傳統雜貨店、小型業者因競爭力較差而逐漸式微,「大者恆大」才能在市場占有一席之地,而為了讓營業額可以持續成長創新高,業者也紛紛改採「重質不重量」的展店策略,尤其是透過豐富多元的服務,提高客戶黏著度及消費金額,以強化競爭力,其中又以統一超、全家等便利商店的「跨業態」服務模式最受矚目。

現在消費者走進統一超商或全家,幾乎可以一站購足所有的生活用品,從吃喝到家用品,以及提款、繳費、購票,所有食衣住行娛樂通通一網打盡,尤其在統一超商的創新帶領下,複合式大型店擴點、店內島型櫃鮮食蔬果開賣,以及提供雲端購物、洗衣收送、無線上網、用餐區等服務,都是讓人驚艷的新作法。

統一超在台灣稱霸
下一個挑戰在中國


業者透過更多創新服務來補足成長缺口,其中有些(例如增設用餐區)效益雖仍未完全展現,但卻有助於吸引新客源,並且或多或少增加客人平均停留的時間及消費金額。

◎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Money錢2012年8月號第59期

理財工具推薦

  • 股市、保險、房地產,掌握最新財經動態
  • 專家、名人駐站,提供深度產業分析
  • 課程、影音專區,讓動手深度學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