配息高低、來源都會影響本金,債券基金不是領配息就好
台灣投資人偏愛高配息的債券基金,甚至把債券基金配息當成退休金來源。但投資債券基金,絕不是領配息就好,配息與資本利得加總所形成的總報酬才是關鍵。
在2000~2010年這段期間,全球股市經歷了網路科技泡沫和金融海嘯的雙重打擊,讓許多人累積10年的報酬付諸流水。在對股市失望之餘,投資人的目光轉向債市,覺得領取配息是一種相當穩健的投資模式。
配息率高
不代表配息金額高
有些投資人更把債券基金配息的特點「發揚光大」,認為投資債券基金拿配息就好,不要在意淨值的起伏。持續下去,穩穩的拿,假設配息6%,長年下來就會轉換為6%的年化報酬率。但這恐怕不是一個周全的想法。
基於以下理由,投資人應該留意債券基金淨值的變化。
首先,淨值高低與配息金額有關。一樣6%的配息率,假如有100萬元的投資金額,那就是6萬元的配息。但假如這個標的淨值下跌40%,剩下60萬元,就算配息率不變,一樣維持在6%,配息金額也會下降到3萬6千元。
有的基金公司有發行「穩定配息」債券基金,會試著盡可能維持每股配息金額恆定。這種基金會給人「就算淨值下跌,配息還是不變」的感覺。做法就是當基金來自債券的配息不足時,就從淨值中拿錢出來配。
這不可能永無止境的維持下去,淨值不斷縮水,日後有天一定會反應在配息的降低上。
也就是說,不是維持高配息率,就是拿到高額配息的保證。假如債券基金淨值不斷下跌,本金越縮越小,就算有再高的配息率,配息金額也會同步下挫。
相反的,就算是看似不怎樣的低配息率,假使本金夠大,也會有可觀的配息金額。注重配息的投資人,只看配息率,卻忽略會影響本金大小的淨值,恐怕是見樹不見林。
基金淨值下跌
代表本金虧損
該注意淨值變化的第2個理由在於,淨值變化是確確實實的風險。譬如像高收益債券基金在2008年下跌超過20%。而台灣相當知名的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則跌了32.3%。這種狀況下要如何能不體會到淨值下跌所帶來的傷害?
假設有個人在2007年退休,他可能想說,「我買一檔高收益債基金,每個月穩穩的拿配息就好。」但到了2008年底,他會發現,本金足足虧損了3成。這個人未來可能還有2、30年生活要過,卻在1年之內因為市場暴跌,把3成的退休老本蝕光了。
@全文未完,閱讀完整內容請加入官網會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