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EPS選股 要看創新高表現
財報真的是落後指標嗎?
落後2~4個月才公布的財報,是大家口中的落後指標,但財報對於投資真的沒有參考價值嗎?本篇透過回測來驗證市場傳聞,看看財報與績效之間是否真的沒有關聯。
財務報告書是很多基本面投資人用來評估交易決策的重要參考,一家公司的財報,通常在會計週期結束後,還要等待2~4月才會公布。但是在台灣,因為主管機關規定,上市櫃公司必須每月揭露營收數據,所以很多專業法人或有經驗的投資人,都會利用每月公布的營收數據,搭配適當的評價模型,提前計算出這一季度的營運成果,以便在財報公布前提前做出交易決策。
正因為如此,市場普遍認為,股價在財報公布前,會提早反應公司的營運狀況,如果等待財報公布後,才根據營運結果來評估買賣決策,將無法獲得合理的報酬。
為了驗證這個股市傳聞是否正確,我們從財報中選擇一個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來進行歷史回溯測試,看看在季財報公布之後才根據營運結果交易,是否真的無法創造合理報酬。
EPS排名較高
報酬率不見得高
EPS是財報中最具代表性的科目,這個數字不僅能反應公司的營運成果,更反應出公司為股東創造的價值。一家可以替股東創造價值的公司,股價自然會上漲,因此我們選用EPS做為本次研究的主軸。
EPS代表公司的獲利能力,所以EPS當然越高越好。我們第1輪的測試,是在每季的季報公布後,挑選EPS最高的前50家公司為持股對象。從表1的結果來看,雖然報酬皆為正數,但報酬率都不高,甚至比大盤的長期績效(8%)還差。這似乎符合市場的看法,等財報公布後,股價已充分反應財報資訊,所以無法獲得合理的報酬。
上述的測試,是從單期的營運結果中,挑選獲利最好的公司來持有。這樣的選股方式,雖然能夠找到獲利最好的公司,但無法看出個別公司的獲利狀況是變好或變壞。因此第2輪測試,我們改看個別股票多期的比較,也就是挑選現在的獲利狀況比過去還好的公司來持有,看看會不會有不同的結果。
全文未完,看更多請見《Money錢》2018年9月號第132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