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儷玲:導入科技 老年照護更貼心
台灣今年正式邁入「高齡社會」,並將於7年後進入「超高齡社會」,人口老化的速度居全球之冠。根據經建會資料,台灣未來失能人口每年將以20%速度成長,而台灣民眾平均需要照護時間約9.9年,有將近65%須仰賴家人照顧。根據業者估計,平均照護費用至少需要準備500萬元以上,因此國人一定要及早規劃完整的照護保障。
政府推出的長期照顧2.0計劃,致力於建立初級預防照顧體系,希望透過減緩失能、預防保健的社區照護服務,降低長期照顧的需求。但是,台灣目前仍面臨長照人力與資源短缺、照護機構設備不夠完善等問題。
金融科技與智慧醫療帶動產業創新,可從醫療院所、居家照護以及保險3面向彼此連結,建立更完善的老年醫療長照生態系,以提供更便利的照護環境。在醫療院所部分,智慧醫療應用人工智慧、物聯網和區塊鏈,創新醫療辨識系統、健康諮詢、協助新藥開發以及基因檢驗、照護機器人等服務,更利用電子病歷和雲端藥歷,即時整合各醫療院所資料,提供更精準的醫療分析診斷。而在居家照護部分,透過人工智慧、物聯網,醫療服務將不再受到距離限制,並可提供個人化的健康管理計劃,隨時進行健康追蹤管理。
此外,除了現有的長照保單外,保險公司利用金融科技創新服務與商品,近期推出專門承保失智、阿茲海默症與帕金森氏症的照護保單,以及可結合服務的長照實物給付保單,另外也可透過健康管理外溢保單結合健康促進誘因,引導保戶降低長照風險。此種保單透過行動裝置與物聯網與民眾互動,包括將健康手錶、健檢納入保險設計中,未來保險給付不再只限於醫院,還可納入健康管理與醫療服務等機構,從健診、生活飲食、運動等面向進行預防性醫療,提醒民眾進行健康管理,提供更符合民眾需求的服務,也可進一步減輕照顧者的負擔。
台灣的長照需求與問題無法只靠政府的社福制度與社區長照支撐,如能發展智慧醫療結合金融科技,有效運用健康大數據與金融大數據,將能協助台灣提供更完善的在地老化、在宅照護與健康促進安全網。台灣應該盡快開放長照產業化,引導民間專業優質企業投入,才能為台灣建構更完整、專業的老人醫療與長照服務環境。
全文未完,看更多請見《Money錢》2018年9月號第132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