呂忠達:強美元衝擊新興市場
國際外匯市場走勢的變動,主要受制於資本的需求強勁與否,進而影響國際資金流動,再加上各國經濟成長的幅度,相較其他經濟體是強還是弱。自4月中旬起,美元指數表現強勁,程度超乎預期,主因在於美國的總體經濟和公司營運都有不錯的表現,明顯超越各國。
美國第2季經濟成長率為4.1%,遠超過第1季的2.2%,為2013年第3季以來的最大增幅。就業方面,非農就業人口再度增長超過20萬人,而且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,保持於1970年代以來的低位,失業率處於相對低檔的4%。公司營運部分,隨著企業財報的公布,標普500的公司有8成以上的獲利成長,優於市場預估。估計今年企業資本支出成長,可望由去年的1.91%,大幅上升至12.97%。
美元升值、走強
衝擊新興市場經濟
此外,經濟情況不錯,使得聯準會升息步調更加明確,預期的利差優勢,吸引國際資金往美元資產流動。再者,全球景氣見頂回落、貿易保護主義導致美國需求降溫,以及中國大陸結構去槓桿,美元成為國際熱錢的「安全避風港」,進而催動美元走高。
「強美元」對新興市場的衝擊很大,除了因為商品價格受壓,打擊資源型新興國家的經濟表現以外,2008年金融海嘯後這些年來,新興市場國家的信貸保持高速增長,而美國利率持續回升拉高其舉債成本,加速資金外流,進一步打擊其經濟及股市。
新興市場匯市首當其衝,先是5月的阿根廷債務危機,阿國因此向「國際貨幣基金」(IMF)申請500億美元的援助,阿根廷披索當月下跌16%。接著在8月上旬,美國與土耳其關係交惡,川普政府宣布對土國大幅加徵鋼鋁稅後,土耳其里拉重貶,短短1週貶值幅度超過2成,年初迄今已貶值4成,土國股市則創下2009年4月以來新低。
就財經面而論,土國本身有其經濟基本面的風險,包括經濟過熱、貿易與財政雙赤字,以及金融體系的外債壓力。土國的金融危機,也拖累新興市場普遍出現匯率貶值和股市下跌;土耳其、阿根廷與南非等國,已出現匯率大幅暴跌、資本迅速外逃、經濟震盪等情境。新興市場各國則分別採用了資本管制、升息、增加外匯流動性等方式,維護本國外匯市場。
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, 新興市場出現了3次較大的經濟及金融危機,分別是1980年代拉美危機、1990年代亞洲金融風暴,以及2015~2016年資源型新興國家危機等,都是在「強美元」的背景下發生。每一次「強美元」推動的新興市場危機,多半是在美元升值的過程中,引發新興市場嚴重的停滯性通膨、突然出現流動性與融資條件急煞車,與匯率重貶。
本專欄僅代表個人觀點
全文未完,看更多請見《Money錢》2018年9月號第132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