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頁
  2. 名人觀點

邱志昌:禍福相倚 台股驚奇2劇本

An awesome picture

在實際股票投資的時序表中,通常不會以月份、季節與年度來區別與切割,沒有投資人會在每年年底把股票賣出去,隔年年初再把原有股票買回來。這也是為什麼財務理論在介紹「預期報酬率」與「風險」量化指標時,在算術、幾何與加權3種平均數指標中,認為以「幾何平均數」來衡量投資組合報酬率最為恰當。
 
「算術平均數」是切割時間,每年、每季、每月;「幾何平均數」是假設投資者從買進到賣出只有兩個時間點。在實際運用上,可將現金或股票股利還原到股價上,計算買進與賣出價差,用「幾何平均數」公式計算投資報酬率。
 

投資理論與市場現實
存在衝突與落差

 
財務理論的理想與現實市場投資這兩者之間的衝突與落差,我感觸很深。每年投資機構多會預估次年、四季經濟成長率高低起伏,判斷股市的大方向,一般投資者與小型投資機構雖然缺乏這方面的專業與人力,但相關數據可參考經濟研究機構所做的成果。
 
從事台灣總體經濟研究的機構,有中華經濟研究院、台灣綜合經濟研究院、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、寶華經濟研究所及行政院主計總處等。它們年底多會做次年GDP成長率預估。根據我多年來的觀察,中研院的預估較保守,中經院略為樂觀,主計總處則走中間路線。
 
其預估模式是除了年底對未來一年四季做出第一次預測外,之後每季還會做季度GDP成長率的修正。國發會有公開網站,使用者可隨時查閱,並可順便檢視其他相關指標,如物價或工業生產指數等,因此運用起來最便利有效。
 
由GDP的季成長率可預估未來一年股價指數波動趨勢。2016年第4季,國發會與各機構當時預估台灣2017年整年GDP成長率為約2.4%;四季趨勢以第2季最強、第3季滑落、第4季成長率再起。當時我對2017年股市趨勢的中肯預估是股價指數將於第1季蓬勃發展、第2季末前即今年5月創新高,此後回檔整理,第3季結束前的7或8月,會重啟多頭攻勢。
 
現在,將當時的預估與今年實際市場表現比對後,發現股價指數的確往上發展,但起伏卻有顯著時序落差。2017年台股加權指數顯著成長,萬點成常態,但預估第2季出現的高點實際落在第4季。
 

新款手機上市後
手機供應鏈恐迎淡季

 
GDP成長率的預估值會動態修正,例如當投資者在2017年8月檢視季度GDP成長率時,就可發現主計總處預估的最新數據已調整為2017年第1季實質GDP成長值為2.66%、第2季為2.13%、第3季為1.89%、第4季為1.80%;全年預估值為2.11%。
 
2017年實際台灣總體經濟變化,受國際產業發展、新產品與新科技成長影響很大,可歸納出4個面向:①核心焦點是美國蘋果公司的新款手機、人工智慧晶片及電動車產業。②傳統產業的鋼鐵、石化、塑膠由於最大供給者──中國廠商多還在進行第二波「供給側改革」,因此成長動力落在電子創新產品上。③2017年電子產品重點為新款手機,可事前預估的是:當9月與11月的iPhone 8與iPhone X推出前,產品的代工者應已完全出貨,因此台灣代工廠商接著會出現淡季,而這極有可能是2017年季度GDP成長率在第4季最淡的原因。
 

空頭劇本
主角是中國、美國

 
若按照目前趨勢,假設2018年沒有更令人詫異的系統性風險,則台股指數萬點還會是常態,未來股價指數大跌、出現絕佳買點的機遇不多。市場最大利空可能不是北韓與美國對峙,因為像這種不應該發生戰爭的情況,投資者在1991年與2003年的兩次波斯灣戰爭時曾面對過了。
 
過去經驗顯示,戰爭利空反應在先,戰事一旦爆發、就是股價落底時。像這種有經驗可遵循的利空,投資者不會驚慌;會讓人驚慌的是沒見過的利空。目前可想像的利空是美國債務危機或中國經濟硬著陸,目前投資者多認為這兩個風險是可控的,但如果連中美兩大國都出事了,那還有哪些國家可投資.......

本專欄僅代表專家個人觀點
 
全文未完,完整內容請見《Money錢》2017年11月號第122期

 

理財工具推薦

  • 管理預算第一步!
  • 掃發票記帳、手機條碼同步超好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