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台灣找尋古早味
台北市復興南路二段的「小李子」清粥小菜、「永和豆漿大王」的燒餅油條和飯糰,是我保留故鄉在地味的基本盤。長安西路一段「中央市場生猛海鮮」的鹹蜆仔和豆腐乳炒青菜,也是異鄉難覓的台灣味。這幾家店的營業時間從白天直到隔天清晨,這種半夜也能享用到的「宵夜」,最是在地味。
然而,這些在地味似乎少了大家常說的「古早味」。那種很久、很久以前品嘗過的傳統老味道究竟是什麼滋味?一旦我想要具體描述,往昔舌尖上的記憶就變得既熟悉又陌生;呼之欲出的古早味,似乎又是遙不可及。
日前一次聚會,眾人七嘴八舌討論古早味,得到的結論是:交通相對不便的花東地區,保留較多的古早味。5月初,在熟悉花東地區友人的安排下,我搭乘早上9點50分的自強號火車前往花蓮,為的是尋找記憶中的古早味。
到花蓮傳統名店
品嘗老味道、家鄉味
搭火車去花蓮,2小時路程並不遠,肚子也不餓,但鐵路便當一定要吃,而且只挑基本款的60元排骨便當。這是自小養成的習慣:看電影要吃爆米花、搭火車要吃便當。這種執著於年少的習慣,多少也是對古早味的眷戀。
正午12點抵達花蓮市。中山路的人氣名店「鵝肉先生」成為此行的第一餐。一盤肥瘦相間的鵝肉和米粉湯,是食客的必點款。我又多要了醬油蛤仔、鵝血糕和炒空心菜。鵝肉入口粉嫩多汁、肥而不膩,不愧是在地的排隊美食。但是忙碌喧嘩的用餐環境,似乎缺了些什麼。
既然是專程覓食而來,飯後少不了甜點。博愛街的「包心粉圓專賣店」是友人強調的正宗老味道。
店家推薦的招牌是綜合豆類澆上煉乳焦糖的包心粉圓冰。咬勁十足的冰品,雖是難得的體驗,還是有些預期未滿足的失落。
第2天趨車前往玉里鎮,目標是中山路二段的「玉里麵」。我知道玉里是花蓮靠近台東的鎮,且是台灣面積最大的鎮,但令我好奇的是:玉里麵究竟有何特別?
送上桌的玉里麵,乍看之下就是一般的切仔麵,沒什麼特別。麵條入口,很有義大利Pasta的Q彈勁道;特製醬料配有豆芽、油蔥酥和韭菜,再滴上幾滴黑醋尤其香甜。4片厚切的肉片有紮實的咬勁,更添豐富口感。
走出餐廳前,我仔細看了貼在牆壁訴說「玉里麵故事」的海報:「玉里人必須離鄉背井到外地謀生。於是故鄉那碗麵,就成了記憶中對玉里的思念。」遠行的心終究要回故鄉,玉里麵正是玉里人思念故鄉的心。
全文未完,完整內容請見《Money錢》2017年6月號第117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