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碩成長趨緩 股價靜候築底

科技業績優生華碩遭遇PC成長趨緩、消費性電子產品競爭劇烈的困境,獲利無法再提升,股價從年初高點向下盤跌,短線反彈空間有限。
華碩品質,堅若磐石」這句廣告詞深植人心, 華碩(2357)的研發和創新能力始終深受肯定,只是股價在3月創下382元高價後,開始盤跌,公司宣布買回1萬張庫藏股才初步止穩,第2季營收創近5季新低後,又下修全年出貨目標,這家績優模範生到底出了什麼問題?
NB 占6 成營收比重
PC 市況牽動營運
華碩原本的主力產品是主機板,後跨入筆記型電腦(NB)、網通、消費性電子產品如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等業務,以自有品牌「ASUS」行銷全球,是全球最大主機板、顯示卡廠商,也是全球第5大NB 廠。
今年第1季營收品牌約占92%比重,品牌營收中NB 占59% 是最大宗,其次是ePad 占19%、板卡13%、其他9%,從營收的角度來看,華碩還是一家個人電腦(PC)為主的廠商,所以PC市場的旺衰必然牽動營運起伏。
國泰證期顧問處協理簡伯儀指出,估計2013年全球NB 的出貨量約為1.85億台, 年減9.5%。市場原以為第3季有旺季效應,加上英特爾的Haswell 新平台推出,上半年的基期也比較低,出貨量季增率預期可達到15∼20%,但近期的銷售狀況持續低迷,廠商陸續下修下半年看法,季增率可能只有10% 左右。「PC 不死,只是趨緩」,整體產業上半年低迷,下半年旺季成長有限,上下半年出貨比例可能為46 : 54,成長動能微弱。
華頓典範科技基金經理人張巧瑩則認為,PC 產業上半年為新舊產品交替期,由於英特爾6月才推出新處理器Haswel,消費者需求可能遞延到第3季以後;另外,微軟將爭議不少的Win8作業系統改版推出Win 8.1,預計在11月上市,可以推動買氣,下半年還是會有傳統旺季。
但不可否認的是,PC 的換機需求拉長,且NB 被平板電腦取代的趨勢明顯,PC 的中長期成長動能將逐漸趨緩。而成長快速的新興市場本身品牌如聯想迅速崛起,對台灣品牌將造成強大壓力。
華碩身為PC 產業重量級業者,難免受到波及。原先預估第2季出貨量,NB 和平板可望僅較第1季縮減10%,結果最新數字是下修為NB 出貨400萬台,季減14.9% ;平板200萬台,季減33.3%,大出法人預料之外,因而紛紛下修投資評等。
消費電子下半年出貨強
毛利反而下滑
華碩本身當然也意識到這種風險,近年全力搶攻熱到不行的智慧手機和平板領域,其中,平板電腦兼具自有品牌和代工,頗受消費者好評。著名研究機構Gartner 預估,2013年全球平板出貨達1.97億台,年增64.1%,低價白牌平板的成長力道最強。
今年華碩主力產品PadFone2,可以手機、平板兩用,背部有一個可接插手機的槽,組合時可作為10.1英寸的平板電腦,搭載1300萬像素自動對焦攝像頭,照相功能強大。
◎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Money錢2013年8月號第71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