機器人基金長線看俏
近1年在台灣有不少銀行、保險及電信公司營業據點的入口大廳,都看得到集AI人工智慧於一身的機器人Pepper。8月台北世大運開幕時,外型酷似動畫電影人物「瓦力」的防爆機器人,也將被用來代替防爆人員接近爆裂物;無獨有偶,明年南韓將導入樂金電子研發的Troika自主移動機器人,這是南韓迎接冬季奧運盛會的秘密武器。過去機器人多半出現在電影或電視裡,如今卻與現實生活越來越貼近。
創新工廠董事長兼執行長李開復表示,AI人工智慧的發展可分為3個階段, 第1階段是以蒐集大數據的軟體公司為主,比如Amazon、Facebook、Google及中國「BAT」(百度、阿里巴巴及騰訊)三巨頭;第2階段是結合軟體及硬體的整合新應用,比如智慧醫療或智慧城市;第3階段則是無人駕駛及機器人自動化時代。
「不過,生活應用的機器人非目前主流。」李開復認為,AI發展的順序會從工業走向商業、再深入家庭。機器人要從工業進化到商業,能幫人們賺錢與省錢,最後才會深入家庭燒菜做飯、打掃洗衣,「誰能在工業領域最先起跑,未來機會也越大。」
機器人產業年成長2 成
智慧機器人搭老化列車
機器人產業規模到底有多大? 根據國際數據資訊公司(IDC) 預估,2016年全球機器人採購金額為915億美元, 到2020年暴增為1880億美元,年複合成長率2成,至於產值從2016∼2025年將成長19倍,將近1.2兆美元。
第一金投信國外投資部經理陳世杰表示,機器人是自動化產業的延伸。工業用機器人在工廠取代傳統作業員的手腳,但新一代機器人,加入大數據的運算,如同再加裝人類腦袋,能夠辨識需求並做出判斷,應用服務與範圍會從工廠再深入家庭,又被稱為智慧型機器人。
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認為,未來機器人產業用途將逐漸細分, 除了工業用機器人外, 還包括軍工業、人機協作、運輸、服務業、無人車、醫療及農業等領域,而加上全球高齡化浪潮,能減少操作並具陪伴功能的機器人,將搭上這班人口老化的趨勢列車。
進一步以工業與智慧機器人區分,根據Tractica研究機構預估,2015∼2020年, 非工業用機器人成長遠比工業用高,營收將成長6倍,最主要的原因是,目前工業用機器人產值約7成,而非工業用智慧機器人僅占3成。但百達投顧認為,目前智慧型手機占科技業總需求約一半,未來5年AI對人類生活的影響,將遠高於智慧型手機,建議投資人最好檢視科技基金持股是否站在浪頭上。
科技股調節
基金長線看佳逢回加碼
國內機器人及自動化產業最直接相關基金共2檔。第1檔是全球規模最大,成立於2015年10月的「百達機器人科技基金」,該基金的投資範圍分3大塊,第1塊是機器人技術,像是研發機器人感知、運作與溝通等公司;其次是製作新一代
機器人與工業自動化應用等工業自動化企業;第3塊是發展機器人與自動化解決方案,並輔助消費者日常生活與服務的公司。統計至上半年,基金成立至今上漲36%,2016年單年漲幅11%。
全文未完,完整內容請見《Money錢》2017年8月號第119期